日本籍台灣留學生返國後確診武漢肺炎,引發台灣是否需要進行普篩的討論

日本籍台灣留學生返國後確診武漢肺炎,引發台灣是否需要進行普篩的討論。圖片來源:flickr

日籍女學生原在台留學,日前返國時確診,成為無症狀的患者。此案造成國內討論是否該進行普篩的討論,指揮中心則回應目前沒有必要。

日本女學生接觸者皆陰性,需要擴大檢驗嗎?

日籍女學生從 2 月開始在台灣求學,六月返國時確診患有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將台灣連續 70 幾天零確診的紀錄鋪上疑雲。陳時中馬上匡列女學生接觸者 123 人,但檢驗結果詮釋陰性,令人疑惑感染來源究竟在哪,質疑指揮中心只檢驗 123 人太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日本女學生生活單純,在台灣接觸的都是同一群人,沒有去夜店或者 KTV,一直到 6 月課程結束。因此接觸者僅有 123 人。

那為什麼 123 名接觸者都是陰性呢?指揮中心認為:第一、女學生入境日本時採檢結果可能是偽陽性,第二、日籍女學生感染時間可能是 1、2 個月前。指揮中心已針對 123 名接觸者驗抗體,預計 7 月 1 日就會完整採檢,最快一週才有抗體結果,屆時就可釐清台灣的感染現況。

陳時中表示,女學生的 Ct 值(代表病毒核酸值)在 37 至 38 間,訊號非常微弱;除了找尋社區接觸者,也會做血清抗體的檢驗,釐清感染的脈絡。

需要進行普篩,找出台灣的無症狀患者嗎?

除了懷疑僅測 123 名接觸者太少外,也有人希望指揮中心開放廣篩,追蹤台灣本土的無症狀案例。對此莊人祥回應,對於高風險族群的廣篩一直在進行中,譬如醫療人員,他們若出現症狀就會篩檢,若醫院或機構內有確診,也會擴大採檢所有接觸者。台灣篩檢前會以疫情為衡量標準,採精準作法,不是全面普篩。

陳時中表示,「當然社區裡面一定會有一些潛藏的案例,所以我們還是要落實防疫新生活。」他強調,相信社區內還有少數感染源,「我從來沒有否認這件事」,所以才說防疫新生活的防線要做好,不需要擔心。

針對普篩議題,陳時中認為,台灣的篩檢有一定的計畫,在世界上算是做得相當精確,國人不用擔心。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天推估,從 3 月 19 日至 6 月 20 日,可能約有 22 名隱藏的無症狀個案,但無症狀個案只要未達 150 人,爆發社區流行的可能性就很低。

陳秀熙提到,由於國外疫情尚未停歇,境外移入個案難免增加,本土個案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可能小群聚感染;因此台灣應該慢慢調整思維,從追求「零確診」變成「零重症和死亡個案」,但大家可以靠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來阻斷,避免社區流行感染。

推薦閱讀

【武漢肺炎續集:北京再起】醫院被塞爆、班機取消近 4 成!首都變全中國唯一「二級響應」城市

【護國神犬國際版】偵測犬可以嗅出武漢肺炎病毒,原來靠的是這一味兒!

【畢業即失業?】武漢肺炎重創全球經濟,874 萬中國畢業生難找飯碗,台灣職缺供給量創 4 年新低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