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15 日中印士兵在兩國邊界爆發衝突,雙方死傷人數各 20 人以上。中印衝突跟台灣有什麼關係?臉書粉專「蔡依橙的閱讀筆記」犀利點評:「中印不穩,台灣就穩」,而根據印度智庫學者分析,習近平目標是「在 2021 年收復包括中印邊境爭議領土、台灣及東海與南海島嶼。」若是印度阻饒中國「收復」,第一,能夠消耗中共戰備資源與注意力;第二,能夠延遲或破壞中共「收復」各爭議領土的春秋大夢;第三,台灣在國際上能夠增加抗中盟友-印度。
面對中國的頻頻挑釁,印度總理莫迪在電視轉播表示:「印度希望和平,但如果被挑釁,有能力做出回應。」莫迪對習近平的節節進逼,態度會如何演變呢?
(責任編輯:連柏翰)
中印雙方正在談判降低拉達克邊境對峙局勢之際,15 日晚發生雙方暴力對峙致死事件,印度學者認為,這顯示這次事件比以往都要嚴重,中印關係已進入不穩定和不確定的時代。
史上首次!衝突雙方都有上校級軍官喪生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拉達克(Ladakh)加萬谷(Galwan Valley)的暴力對峙非常嚴重,印度有一名軍團上校指揮官死亡;報導說,中國也有一名上校軍官死亡。兩邊都有上校級軍官喪生,這是 1962 年中印戰爭也沒發生過的事情。
謝鋼指出,大家從未看到中印部隊在邊境衝突時,發生上校這一層級指揮官的殺戮事件。
而且,謝鋼表示,這起暴力對峙釀成死傷事件是在雙方部隊逐步撤離對峙點時發生。通常,雙方部隊撤離對峙點時,不會發生暴力事件,一發生卻是指揮官死亡。這些都表明,這次事件比以前的事件更為嚴重。
他又說,有報導指出,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8 日已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就雙方部隊邊境對峙問題進行溝通,這代表兩國中央領導層與邊境實際的狀況相差甚遠。當然,這不意味著邊境指揮官的行動沒有獲得北京的許可。
衝突反映習莫會的協議並沒有進展
謝鋼指出,新德里正在專注處理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突然發生這樣的事件,感覺好像 1962 年一樣,印度「背後被捅刀」。這起事件也顯示,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兩次非正式領袖峰會所達成的協議,並沒有在底層真正取得進展。
謝鋼認為,中印雙方沒有人願意局勢升級,應會進一步舉行局勢降溫談判。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情況,是如同 15 日晚間,突然有一邊的士兵悶悶不樂,發狂殺了另一邊的人,若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很有可能會看到更多暴力事件,中印關係從此進入不穩定和不確定的時代。
習近平政權令中印關係陷入不穩定
印度智庫「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研究員夏海娜(Namrata Hasija)則認為,從 2015 年習近平宣布中巴經濟走廊計畫後,中印關係就已陷入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年代;接著,2017 年發生中印部隊洞朗對峙事件,以及中國阻止印度加入核子供應國組織(NSG)等各種在國際上阻撓印度的事件,讓雙邊關係早已不穩定。
夏海娜認為,包括 15 日晚間中印部隊拉達克暴力對峙事件,及巴基斯坦部隊最近在印巴控制線(LoC)開火,還有尼泊爾突然公布納入與印度有領土爭議地區的新地圖等,都是中國精心籌劃,目的是對印度施壓,以實現習近平的「中國夢」,也就是把他所認為的中國領土,包括台灣、東海、南海和中印邊境爭議地區都納入中國實質控制。
但夏海娜說,如果中國持續以「戰狼」外交行事,導致中印在邊境爆發戰爭,這將是一場漫長而血腥的戰爭,中國也會遭受重創。
一名在新德里有軍方背景的人士則認為,雖然這次導致軍團指揮官死亡的中印拉達克暴力對峙事件是前所未有的嚴重事件,但雙方都無意因此事挑起戰爭。
這名人士指出,印度必須專注面對疫情和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的問題;中國也必須面對中美貿易戰、全球因疫情對中國產生不滿情緒,還有朝鮮半島等諸多問題。雙方目前可能需要以強硬的談話安撫國內民族情緒,但最終還是會透過對話,逐步降低現在的緊張局勢。
推薦閱讀
【中國走下世界工廠龍頭寶座】印度、越南緊追在後,國際擂台賽頭銜落誰家?
【台灣好朋友 +1】在台印度人遊行認證 #TaiwanCanHelp!台印一起抗中加防疫,感情大升溫!
【一鍵刪除手機裡的中國 App】「反中」成印度全民共識!軟體公司推「移除中國 Apps」,2 週破百萬下載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印度專家:中印關係進入不穩定時代〉。首圖來源:左、右,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