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北市 2013 年開始推動特色人孔蓋,在 2020 年更是推出「台北蓋水」企劃,邀請 4 名台灣設計師以台北元素為主題,分別為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南港區等四區打造專屬設計款人孔蓋。

「台北蓋水」計畫除能大幅提升城市美學,身為設計師的本文作者更看出了「觀光發展」的前景。(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文/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人孔蓋也能是城市觀光發展的入口!

日本每個地方縣市都有獨特風格的特殊人孔蓋,一直是喜歡日本文化的朋友喜歡拍攝成照片搜集的對象。據說日本開始使用現在常見的圓形人孔蓋,是 1881 年(明治十四年)參考英國做法,在橫濱外國人居留區完成了全國最早的下水道設施。

然而日本第一次出現彩色的人孔蓋設計,則是過了整整100年,當時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日本官方希望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的復興,將各地的當地名產與景點融入在腳下的人孔蓋上,並發行「人孔蓋圖卡」提供粉絲搜集,出示這些卡片甚至還能在一些商店獲得打折及贈品。

1981 年後日本人玩人孔蓋玩得更瘋,不只結合漫畫像是柯南或是 JOJO 冒險野郎等,有的會在人孔蓋上置入 QR CODE,讓遊客發現掃入後,能在網站上獲得更多關於當地的活動資訊及好康,人孔蓋在日本已經可以說是一種固定在地上的觀光傳單了。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台灣的下水道整治工程是在日治時期打下基礎,當時日本人也把人孔蓋的做法帶進台灣,上頭的圖案基本上都是簡單的市徽,以及因鑄造過程自然產生的幾何圖案。台灣也曾參考這樣的執行模式製作台灣版的藝術風格人孔蓋,大家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台中綠川以及三個台中藝術家創作的人孔蓋計畫,但其實台灣第一個在人孔蓋上以徵圖繪製地方特色圖案的縣市,應該是台北市。

北市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處長陳郭正說,當初到日本去時看到這些彩色圖樣的人孔蓋覺得很驚艷,想著台灣應該也可以參考這樣的模式來操作。2012 年時舉辦了人孔蓋設計比賽,將市府站附近的人孔蓋換新,全台灣第一個由設計師設計的彩色人孔蓋於是現身,上頭有著台北地標台北 101 與貓纜。最近他們請來 Hwat’s 樺致形象設計總監 楊佳璋擔任總策劃,發起「 臺北蓋水」計畫,邀請台灣四位設計師,針對台北四區(南港、大同、中正、萬華),設計出八款圖案,將北市各區特色融入腳下的人孔蓋圖案上。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用最貼近土地的視角,去看到自己特殊的文化」

各個人孔蓋的設計概念許多設計媒體都已經曝光好幾輪我就不再贅述,比較想聊一下關於萬華的設計插曲。由 UID Create 桔禾創意整合 負責的萬華區,原先將廟會中的八家將臉譜融入設計,設計曝光後,有萬華民俗專家發文指出,這個家將臉譜算是各地通用的圖案,如果能將萬華的「青山宮夜巡」當地獨特的臉譜圖案融入,將更能彰顯地方特殊文化,後來與民俗專家討論過後,設計團隊吸收建言,將青山宮引導左右班綠紅臉將軍的引路童子特殊臉譜納入設計,各地宮廟也會有不同的引路童子臉譜,臉譜設計有其在地性與文化發展脈絡,能將當地才有的臉譜納入設計,使得這個設計也有地方民眾參與,更增加在地民眾對此公共設計的認同。

桔禾設計負責人 Jimmy Chang 張漢寧提到,用最貼近土地的視角,去看到自己特殊的文化,未來大家對這座城市就會有更多情感

用有趣的角度,讓外國人再次愛上台灣!北市工務局開出支票

公共設計需有容錯的空間。人孔蓋是城市設施也是公共設計的一部分,透過專案規劃以及後續配套措施,能讓人孔蓋圖案成為城市觀光的 HUB,觀光客按圖索驥找到喜歡的人孔蓋圖案,進而從中得到更多對眼前這個陌生城市的情報,加深對城市的喜愛。

陳郭正處長在【臺北蓋水】彩繪特色人孔設計成果展前導影片中開出支票,說很近的未來,台北市 12 區的人孔蓋都希望邀請不同設計師來設計在地圖案,總策劃設計師楊佳璋說,也希望台北市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台灣其他城市參考。或許當這個台北蓋水計畫越發擴大,我們也可以來設計一個台灣城市人孔蓋尋寶圖,讓外國觀光客能從這個有趣的角度,再度愛上台灣!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臺北蓋水】彩繪特色人孔設計成果展
展覽時間:109年6月15日至18日 上午10:00 ~ 下午04:00
展覽地點: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市政大樓1樓中庭)

推薦閱讀

【衛福部疫情 LINE 圖片改版】簡約易懂而且美!台設計師:汲取民意、聆聽專業的政府「是台灣人民的幸福」

【西門町新打卡點:彩虹大道】城市行銷不只是柯市府功勞!議員奔波找「防滑彩料」止地方雜音

【拉開新竹與醜的距離】市長林智堅變了什麼戲法,把南寮醜陋消坡塊變成網紅打卡點?

(本文經原作者 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