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全球暖化問題日漸嚴峻,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若再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全球平均海平面至 2100 年將上升超過 1 公尺,且劇烈天氣也會變成常態。

環境超載的問題該怎麼解?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0 首檔展覽「下十年,循環設計展」從日常主題切入,透過國內外 32 家業者共 40 個循環設計案例,讓民眾明白目前循環設計的發展狀況,並期許大眾能透過微小改變來保護地球。(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取自「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臉書粉專。

文/廖子齊(時代力量新竹市議員)

「平衡勢必會達成,不是透過災難(disaster),便是透過設計(design)」,下個十年,面對地球資源過度消耗帶來的環境超載,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還是最終藉由大自然的災難來回到平衡?

上週日我參觀了一個很有趣的展覽,是由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舉辦的「下十年,循環設計展」。這是一個關於循環經濟的展覽,探討如何透過「重新設計」,包括設計產品、服務模式或是回收方式,讓工業社會製造出來大量的產品及原料,在使用完畢後都能夠完整地重新再運用,或是能被完全分解回到生態,不會再有過多的廢棄物必須要焚化或掩埋,當然也不會有惡意的丟棄。

展覽從六大主題出發,包括了食物、時尚/紡織、營造/物品、電子/電器、塑膠/包裝和城市,介紹現在這些領域中,國內外有哪些業者、產品以及運作模式,正在實踐「循環經濟」式的設計。

這邊挑三個我看了特別有感的地方和大家分享:

1.台灣人每分鐘大約丟棄 438 件衣服

平均每件衣物經過了 1900 公里的路程才來到消費者的手中,但是紡織衣物幾乎有 97% 都是使用原生的原料,其中有 61% 是來自石化原料製成的聚酯纖維,25% 來自棉花,只有大約 2% 是使用回收原料。但是竟然有 73% 的衣服最後都是變成垃圾焚化掩埋,而其實有 95% 的衣服都是可以再生的。

作為一個環保生活的實踐者,我不買新衣服很久了,關於快時尚對環境的危害,容我再次推薦《遠見》的舊衣墳場特輯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2.你知道有 251 億美元的黃金藏在電子廢棄物中嗎?

我們生活中仰賴大量的電器,從智慧型手機、電腦到傳統家電的冰箱、電扇、冷氣與洗衣機,電器裡面其實稀有金屬原料含量相當豐富,價值也很高,但是因為這些家電最初的設計不容易被收集、回收與拆解,導致這些稀有原料有 80% 都沒有辦法重新再利用,最後全都進了焚化爐和掩埋場,而我們仍不斷開採新原料來製作電器,如果一開始就設計成「好修理、好回收、好拆解」,讓整部廢電器的原料能夠盡量完整地回到產業鏈,我們就能大量減少開採稀有金屬。

來自荷蘭的「公平手機」(Fairphone),就努力地做到這點,它們將手機設計成消費者自己就能輕鬆打開且維修,需要更換的零件也可以在他們的網路商店買到,比起各家智慧型手機故意讓手機不好維修而且不耐用,透過「計畫型汰舊」來營利,它們強調「如果你不能打開你的手機,你就不曾擁有它。」,每個消費者都有權利選擇維修自己的手機。

Fairphone 剛推出的時候,我和一位同為環保實踐者的朋友非常想買,礙於規格沒開成合購,這次在展區看到實體機又驚又喜,立刻拍下來傳給朋友看,也算一償宿願。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3.台灣一年約使用 20 億個手搖杯

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塑膠容器,像是也有類似「人嶼物公司」推出的「好盒器容器租借服務」,串聯店鋪提供可以重複使用的飲料杯和餐盒,讓民眾在外帶購買餐點時可以使用完,吃完了再找附近的據點歸還,讓餐具能夠重複使用。

去年新竹市環保局曾經短暫試行過飲料杯租借活動(中央有補助),本來不太喝飲料的我,那週到處租好盒器喝飲料,也認真給環保局回饋。最大感想是:準備一個寬口飲料杯真的不難,店家做飲料會更方便。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下一個十年你想面對怎樣的世界

食、衣、住、電子產品和塑膠容器這些跟我們生活最相關的產品服務,這個展覽都討論到了,展覽只到這週日,對循環經濟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唷。看完這篇落落長心得的朋友 1、2、3 哪個你最有感呢?

《2020下十年 循環設計展》資訊:https://www.tdri.org.tw/26287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推薦閱讀

【不靠政府,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廠登場】供 200 萬家庭用一年!荷蘭打造首座「零政府補助」海上風電廠

【用再生能源開採石油算環保嗎】挪威宣稱以「減少碳排放」方式產油,挨轟打「虛偽」環保旗

【台式環保驚豔法國人】小琉球餐具竟能用借的!法節目主持人帶台環保杯,向世界宣揚台低碳旅遊精神

(本文經原作者 時力新竹市議員廖子齊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pixnioChingHua Chung、pixabay(12),CC Licensed,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