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距離罷韓投票只剩 3 天,支持與反對方都使出渾身解數拉抬聲勢。回顧近期兩場大選韓粉對韓國瑜的痴狂,不禁讓人納悶民主政治下的選舉,如何能發展成近乎民粹的風潮,還造成族群對立、家庭失和,陣仗更甚美國總統川普 2016 年勝選對菁英政治的反撲。
本文作者認為,促成韓國瑜崛起的原因,與台灣「選人不選黨」的政治文化有關。在這種風氣下,選民對「政黨」避之惟恐不及、忽視政黨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而把韓國瑜推上帝王寶座的同時,也進一步造就這場史上第一件直轄市市長罷免案。(責任編輯:梁雁)

韓國瑜之所以能成功靠著各種「表演」轉移眾人的注意力,就是建立在台灣社會畸形的「選人不選黨」政治文化。圖片來源:取自韓國瑜臉書。
文/吳學展
投票前10天內不能講民調。
但自從民調封關後,最近新聞輿論接二連三的被其他事情蓋台,從港版國安法、美國退出WHO、通姦除罪化釋憲、敦南誠品熄燈、到今天的「三倍券」,在罷韓投票的最後關頭,整體氛圍在韓國瑜成功的冷處理下,確實非常冷淡。
最近幾天,不斷從高雄人口中傳出三種消息,令人非常氣憤:
第一是,韓陣營拋出的「監票不投票」,變相要求所有去投票人亮出自己的罷免票,違反民主政治中基本的「秘密投票原則」。這確實讓許多在當地生活、工作的「在地人」,不敢出門投票。我在明,敵在暗,我怎麼知道這個表態會對我的生意影響多少。「強迫亮票」的確造成恐懼。
第二是,在外地工作、準備返鄉投票的族群,也面臨韓粉家人的壓力。但請記得,投票只要帶「身分證」和「口罩」。(另外,投票所可以從這個網站查詢:https://polling.cec.gov.tw 。)如果真的壓力很大,就不用告訴家人你要回家,下車後直接前往投票所就好。
第三是,與市府有關的工作者,無論是基層員工或外圍包商,都紛紛受到「國瑜機器」的壓力,被以各種關乎生計的威脅,要求不准去投票。加上「強迫亮票」的手段,幾乎完美演繹了21世紀在台灣的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人民無法在不受恐懼的狀態下,表達自己的政治意志,這絕對是民主的倒退。要讓民主回到正軌、繼續往前,我們也只能倚賴民主。拜託各位高雄人,你們已經被笑了一年半,請在這週六回家投票,為自己出一口氣吧。
以上只是囉唆的前言。
這篇文的標題寫著「『選人不選黨』的意識形態,造就了韓國瑜這個民主悲劇」。關於「選人不選黨」這種奇怪意識形態的弊病,想要談很久了,最近突然想起這件事,加上罷韓投票接近,覺得很適合寫出來。
選民排斥政黨,卻忽略政務人才需靠政黨培育
這篇文,當然有關韓國瑜,但也不只與韓國瑜有關。會主張自己在政治上是「選人不選黨」的人,通常代表著一種態度:對於「政黨」的排斥。
「政黨」在現代社會中,就如同企業、學校、社福團體等一般,是存在於社會中的其中一種「組織」,並具有某種功能。但在台灣,「政黨」這組織卻被污名化,導致有些人是避之唯恐不及。明明知道「政黨」是民主政治、是選舉政治中必須存在的角色,卻又用「選人不選黨」這種看似有道德高度的原則,貶損政黨的正當性。
關於「政黨被污名化的原因」,需要找更多歷史新聞才有辦法理出具體脈絡。這篇暫不討論這個問題。
理論上,「政黨」就是聚集一群價值理念相似的人的集合體。這群人透過這個專業組織,去實踐民主政治中的每項行動。找到一群理念相似的人,大家一起籌錢,推派幾個具代表性的人參與選舉,然後得到全國人民的授權,治理這個國家。
歸根究底,「政黨」的功能就是如此的樸實無華。
第一個重點,政黨的根本是「價值理念」。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黨綱」,也就是這個政黨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沒有黨綱,沒有理念,政黨的存在就沒有意義。
如果是「選人不選黨」,雖然每個政治人物也都會提出自己的價值主張(無論進步與否)、同樣會被社會大眾檢視,但當鎂光燈聚焦在「個人」時,就如同目前各大網紅經營頻道的邏輯,光有「品牌」是難以被凸顯的,要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有個性有魅力的「人物/人設」。
講到「人」,就可以繼續產出更多好理解的「個人表演」、「奮鬥故事」或「幕後側記」。這些富有故事性的內容,當然比硬梆梆冷冰冰的價值辯論更能吸引人。
第二,強調「選人不選黨」的政治行動邏輯,是在弱化大眾理解政治的能力。一個國家怎麼可能只靠一個民選元首來執政?一場選舉怎麼可能只靠一個候選人就打下江山?政務人才的培育需要政黨,政黨同時也是一部選舉機器。
「選人不選黨」其實就是一種「見樹不見林」。
當你只以個人為單位做評斷時,你稱頌他的個性、你相信他的操守、你肯定他的能力,但同時你卻忽略他身處的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可能為他帶來的限制。
當我們在看一家公司、選擇要不要買股票的時候,CEO人選固然重要,但這家企業的體質如何,這個產業的市場未來前景如何,不都是應該一併考量的嗎?你有聽過人買股票時在主張「選CEO不選企業」的嗎?
第三,「選人不選黨」其實是從「強人政治」文化中折射出來的產物。和第二點談的類似,怎麼可能換了一個人上任後(無論是總統、立委、市長、議員、里長),他就能靠著(你所相信的)天賦異稟,成為一個哲學家皇帝,以萬能的姿態解決世上的問題?但時至今日,卻有一部分的人仍保有這般幻想。
如果要嘗試追溯文化上的原因,我認為這和「皇帝」或「包青天」的概念是系出同源。皇帝必須是萬能的,而且皇帝與上帝不同,皇帝是真實存在於人世間的,以前有皇帝,現在當然也可能有皇帝。包青天當然是不會判出冤獄的,過度相信「法官」的文化,也因此動輒將整個司法體制的問題歸咎於「恐龍法官」這單一問題、甚至法官個人身上。
韓國瑜是「選人不選黨」造就的災難
我不是哈伯馬斯的信徒,我沒有天真到期待明天一覺醒來,台灣就變成一個可以每件事情都能理性辯論的社會。
但韓國瑜,就是這種文化下的大型災難。
當年,韓國瑜以強大的個人魅力,靠著各種「表演」轉移眾人的注意力,文案動人、口號出色、舉動出人意料,並且趁著國民黨這個黨機器孱弱不堪的狀態,讓人相信「換人做做看,高雄或許就能發大財」。
這一連串的悲劇,能夠如此順利成章,一部分就是建立在台灣社會這種畸形的「選人不選黨」的政治文化。
「選人不選黨」的文化在台灣已存在一段時間,不是所有民選政治人物都會這麼荒唐,但我們也必須警惕,在這樣的文化養分下,若加上其他的因素,就是有可能造出這樣的怪物。
要扭轉這樣的政治文化,長期而言,必須用更正常的眼光看待「政黨」,讓政黨發揮它該發揮的「專業」,一步步將那已經行之有年的、圍繞在個人的表演政治,拉回到「政治,是由一群共享政治理念的人聚集、找出代理人,並與另一群相信不同價值的人,進行競爭」這個較為正常的模式。
至於短期,則是要靠高雄人在6月6日這一天,靠著罷免票,清除這種畸形文化造出的怪物。
推薦閱讀
【時力議員林于凱專欄】5 千萬急推振興嘉年華!高市府想「救經濟」還是「救韓國瑜」?
【6 月 6 號買張車票回家投票】韓國瑜要大家別回去,罷韓團體北車發黃絲帶:北漂青年做回高雄主人!
【韓國瑜若被罷免,他就會失業】揚言「讓站出來的人有壓力」!一窺你不知道的挺韓大將曹桓榮
(本文經原作者吳學展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首圖來源:取自韓國瑜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