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4 月 23 日遼寧號航母編隊曾進入台灣南部海域操演,上個月也傳出中共解放軍將於 8 月在海南島南海區域舉行大規模軍演,目的是一舉奪取東沙群島。

美國疫情嚴重,航空母艦因為防疫需求被召回港維修;在中共宣布推動「港版國安法」的同時,美軍終於結束台海的兵力真空期,艦隊回歸。根據國防部的研究報告,台海已經成為美軍戰略佈局的核心區。(責任編輯:連柏翰)

中共在南海軍力投射頻頻,國防部日前發布「美軍戰略機動確保區域安全」國防安全即時評析。圖片為「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在今年一月的照片。

中共在南海軍力投射頻頻,國防部日前發布「美軍戰略機動確保區域安全」國防安全即時評析。圖片為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在今年一月的照片。圖片來源:Official U.S. Navy Page

國防安全研究院(《BO》編按:台灣國防部智庫)表示,中共兵力在南海區域兵力投射日趨頻繁,導致印太區域呈現疫情、戰備皆升溫狀況,未來兩峽三海(宮古海峽、巴士海峽,東海、南海、菲律賓海),將成戰場中心。

國防安全研究院日前發布「美軍戰略機動確保區域安全」國防安全即時評析。

國防院指出,印太區域隨中國遠洋海軍的擴大,地緣戰略上呈現陸海權撞擊架構。在武漢肺炎依然肆虐、中共兵力投射日趨頻繁情況下,印太區域呈現疫情與戰情皆升溫的局勢,特別是在南海區域,中國進行島礁建設、部署戰略核潛艦,及宣布西沙行政區等措施,北京在南海軍事化、核武化、內政化的「三步走」政策,不僅區域安全與穩定受影響,甚至也衝擊全球核戰略的平衡。

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回歸,結束印太區兵力真空

國防院表示,美國維持區域安全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的航空母艦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 CSG),日前因疫情感染或在塢維修,當時印太區域缺乏正規航艦輪值,而目前美國航艦已強勢回歸,也結束印太區域兵力真空的狀態

國防院指出,美國目前擁 11 艘航艦,依照任務需求配賦於太平洋、大西洋兩大艦隊,並彈性編組為不同規模的打擊群。而航艦本身的作業維持是以三年週期進行,包括保養、維修、以及輪替部署(rotates deployment)。

美國海軍一般保持 50 % 航艦執行戰備,另外 50 % 則進行定保或大修。執行戰備任務的航艦,主要展開方向為印太的第 7 艦隊、第 3 艦隊(本土)、大西洋的第 2 艦隊、以及波斯灣的第 5 艦隊。

美軍戰略調整,兩峽三海成為美國機動戰略重心

兩峽三海為美軍戰略機動的重心」,國防院強調,值得注意的是美軍印太軍事戰略的調整,在實際的兵力部署方面,首先是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18 國防戰略」中宣告「轟炸機持續展現任務」調整為「戰略可預期、戰法不可測」的準則,以擴大對潛在敵人的核嚇阻效果

其次,傳統兵力方面,結合後續的「國防授權法」等文件,在印太區的傳統兵力,則力求強化兩棲突擊艦的戰力使其發揮輕航艦的效能,同時包括陸軍、陸戰隊等地面兵力則將部署反艦飛彈,以在必要時封鎖航道,並減低海軍艦隊的負擔。

國防院也說,美軍將駐防關島的 B-52 轟炸機移防回本土後,接連以更具突防力與打擊力的 B-1B 超音速轟炸機多批次進入東海、南海,展現高速的機動部署能力。

更特別的是,5 月 8 日美軍兩批次的 B-1B 以「鉗型攻勢」的姿態分別由巴士海峽、菲律賓南方的蘇祿海(Sulu Sea)飛抵南海。

國防院強調,因此可說,美軍在反制中國海空擴張的戰略思考,是以「外線作戰」多兵機動進行多方向制壓;地緣戰略上,則以台灣北部的宮古海峽、南部的巴士海峽,以及中國東海、南海、菲律賓海為主,形成「兩峽三海」的戰場重心,此一陸海權的競爭,對於後疫情時期的國際政治與區域安全的發展,也將是關鍵影響的要素。

延伸閱讀

【小粉紅準備出征了嗎?】中國推溫情 MV 吹噓兩國友好,菲網友 13 萬人比倒讚:中國滾出南海

【英國也開始挑動習近平】英國計畫在南海建立新軍事基地,蔡英文:抱持開放態度

美中軍艦在南海才差點擦撞,美軍又擬下個月在台海軍演警告中國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後疫情時期 國防院:兩峽三海成戰場中心〉。首圖來源:Official U.S. Navy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