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過關,成為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依法最晚12日解除市長職務,且未來4年不得再參選高雄市長;由於韓國瑜所遺任期超過2年,依法最晚要在9月12日前補選。

本文作者透過此篇文章解釋,為什麼「罷韓之利,遠大於弊」。(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林韋地(馬來西亞醫師)

為什麼韓國瑜應該被罷免?

距離六月六日已經不到兩個星期,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成為香港和Covid疫情之外,影響台灣政治未來走向的重要事件。

台灣民主史上的每一次罷免案,都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但從來都沒有過關過,就是因為投票率沒有達到門檻。這次罷韓案,過關需要五十七萬五千同意票(為求保險算成 58 萬好了),而這是陳其邁在 2 年前得票的 80 %,其實門檻相當高。雖然各家封關民調都顯示罷韓案會過,但我個人持保留態度,變數還很多,畢竟高雄選民有四分之一其實不住在高雄,而欲使人被罷免,比欲使人當選,需要有更強烈的投票動機和意願。

我個人不認為罷韓案只是高雄人的事情,政治和意識形態,其實有非常明顯的外溢效果(如兩年前民進黨全島慘敗其實輸在韓柯的南北夾殺),一海之隔的香港都對台灣的政治走向影響如此巨大,何況是作為台灣的一部分,有兩百多萬人口的高雄。所以,投票是高雄人的事情,但若對罷韓有關心有想法,應該積極鼓勵高雄選民投票(或不投),畢竟其結果是會影響到自身的。

民進黨政府由始至終都與罷韓案保持距離,強調是由公民團體所推動,而這是正確的做法。作為中央的執政者不應該和地方政府直接衝突,也避免給人追殺政敵的印象,以激化族群對立。

要理解罷韓的正當性,必須從 2018 年開始思考

2018 年和 2019 年的韓國瑜,其實在意識形態上,出了非常大的轉變。2018 年的韓國瑜,訴求的對象是年輕人(傳說中的北漂青年),主打南北失衡,階級不流動的問題,加上民進黨執政太久,已經出現結構性腐化。所以我們可以說,2018 年的韓國瑜,其實是有一些理想性的(不管他本人怎麼想,投他的年輕選民是如此),而這些問題也確實存在。

但等到 2019 年時,成為高雄市長的韓國瑜,並沒有處理這些問題的意願(或能力),反而將興趣轉到競逐總統大位,而且在意識形態上,從訴諸年輕族群,處理階級經濟問題,轉為消費中華民國的剩餘價值,激化族群對立,造成泛藍族群程度上的集體墮落,和群眾基礎流失。韓國瑜不但沒有利用其 2018 大勝的政治資本帶領國民黨向上提升,改革腐敗的即得利益階層,反而自己成為共犯,黨內提出異議者也紛紛被開除出黨。

2019 年,台灣有多少家庭經歷被撕裂,甚至世代仇恨的傷痛,但韓國瑜毫無歉意。甚至總統大選後對其失落的支持者也毫無交代,默默地裝沒事回高雄上班,對總統大選期間對他個人和妻子家族的質疑也不回應。但大敗後的韓國瑜已經證明他無法處理2018 年,使他當選的「高雄問題」。

因此,諷刺的是,2018 年韓國瑜的訴求,恰恰就是罷免 2020 的韓國瑜的正當理由。2018 年的韓國瑜本可以是一次高雄政治上的「創造性破壞」,但結果只有破壞,沒有創造,反而自身成為反動的保守封建勢力。

面對公民社會的批評,韓國瑜即不回應也不正面論述,冷處理要求支持者不投票。這種做法在政治現實的策略上固然正確,但也顯示其理想性的喪失。更有甚者,他還鼓勵支持者「監票」,放任手下的行政官僚對罷免案的支持者施加壓力,這根本已經是反民主,只想保住其利益集團的思維。

如果韓國瑜撐過這次罷免案,那他接下來兩年也不會有什麼作為,高雄虛耗兩年。更慘的是,若投同意票人數太低,韓國瑜滿血回歸,重拾2019年的意識形態,那台灣又將面對嚴重的族群對立和仇恨,將當下世界的新冷戰格局島內化。

只有罷免韓國瑜,「高雄問題」才有機會被解決

所以只有罷免韓國瑜、製造補選,那 2018 年時被曝露的「高雄問題」,才能夠有平台重新進一步被討論,參選者都需要對選民做出回應,這可以是一次真正的「創造性破壞」,帶領高雄往前走。

罷免韓國瑜也可以教訓國民黨。國民黨面對香港還是停留在「一國兩制台灣不能接受」的層次,一國兩制不能接受,背後的意思就是中共其他方案,可能可以接受。選民只有一直以選票制裁國民黨,國民黨才能走回親美反共的正藍老路,和民進黨做良性的競爭,或促成其他反共正藍的政黨出現接收國民黨群眾,這對台灣的亞太戰略和國家安全,對支持香港和抗爭中共,都有正面意義。

知識分子對罷韓案保留的原因我認為有二,一是不想再製造族群對立,二是部分深綠在過去數月嚴重極度右傾。

但我個人以為,台灣社會的意識形態因為疫情在過去數月出現很大變化,韓國瑜的群眾基礎其實已經高度流失,所以全力罷韓,激起的族群衝突代價其實有限和在可控範圍之內。而韓國瑜現在已成活靶,形成一種程度很差的深綠政治人物罵他也有票的情況,所以把韓國瑜拔掉,反而有利泛綠內外的良性競爭,少些身份政治,多回歸政策理性面。也替超越藍綠的年輕政治人物製造一些機會。

綜合以上,我個人以為罷韓之利,遠大於弊,台灣社會應該積極鼓勵高雄人罷韓,創造台灣民主政治的里程碑,讓韓國瑜的政治生命走入歷史,以期許更好的高雄和更好的台灣。

推薦閱讀

【有鋼鐵韓粉,自然也有鋼鐵綠粉存在】馬來西亞人看台灣大選:韓粉亂象等「6 因素」讓韓總統難產

「我爸每天看中天、活在歷史沒實現過的國家裡」—— 大馬醫師與鋼鐵韓粉聊政治,都靠「6 個字」停戰

【韓國瑜說高雄有 7 項全國第一】怪媒體不報?連勝文 PO 文力挺韓:一上任就解決高雄的老病

(本文經原作者 林韋地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