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從今年一月開始,自中國陸續流出路人在街頭倒地不起的畫面,數千人死亡,數萬人被感染。123日中國當局即下令封城病毒傳播的起源地武漢,中斷全部對外交通,所有人必須在家隔離,不得出門,1100百萬人生活的城市瞬間變成一座圍城。

各國開始密切關注這場病毒浩劫,並且競相投入研發疫苗。只是疫苗研發的成功機率與需投入的時間成本,沒有人可以給出確切答案;且由於疫苗施打對象為健康人體,因此疫苗是否安全、能產生多大的保護力,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疫苗研發不一定會成功,保護力與保護時長仍是未知數

抑制病毒傳播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找到治療或預防的疫苗。只是「疫苗研發」說來簡單,但要在短時間內達成卻有許多困難。以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為例,愛滋病自1981年被發現近40年,但至今疫苗研發仍未露出一絲曙光。

此外,疫苗能產生多少保護力?保護的時間可以延續多久?都是疫苗開發的未定數,而保護力多寡和可延續的時間長度與病毒基因變異的速度有關。如果新冠肺炎病毒變異的速度像流感病毒一樣地快,將使得疫苗投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和它預期的保護效果有相當大的落差。

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科學家在上週就發現,大部分從武漢肺炎中康復並且沒有去醫院就醫的人,身體中並沒有產生許多足以殺死病毒的抗體。

打疫苗反而危害健康?「安全性」為研發首要考量

由於疫苗注射對象是健康的人體,因此「安全性」為疫苗研發過程的首要條件。目前正在試驗過程中的菌株共有100多種,而預防武漢肺炎的疫苗不像治療少數重症患者的藥物,它的問世將施打在全球幾十億的人民身上,因此確保疫苗是否有副作用、有哪些嚴重副作用是優先考量。

不過在這場疫苗爭奪戰當中,顯然大家都想當英雄。美國、中國和歐洲為了成為全球第一,都爭相競速投入研發疫苗的行列,儼然成為一場公衛的軍備競賽,這可能導致疫苗測試時間壓縮,難保疫苗安全性無虞。

並且疫苗對不同的體質、年齡層可能產生的風險,評估標準會有盲點,執行上也可能有困難。像是1943年被發現的登革熱,每年都造成4億人感染疫苗問世後,原以為可以在登革熱好發地區—熱帶及亞熱帶區域大量消除登革熱病例,但率先引進的菲律賓卻發生孩童注射後死亡的案例。

後來,從研發登革熱疫苗Dengvaxia的法商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發布的六年追蹤報告才發現,疫苗對已經得過登革熱的人有效,但沒得過登革熱卻預防性注射疫苗的人,一旦感染,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病情。

透過疫苗的研發進而使病毒消失的邏輯並沒有錯誤,但這之中人類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多,曾帶領世衛組織根除天花的美國流行病學家拉里·布萊恩特(Larry Brilliant)坦言:「如果我們被迫選擇只能提供一年保護的疫苗,那麼我們注定要讓COVID-19成為地方性流行病,病毒將永遠伴隨著我們。」

推薦閱讀

【美、中強權網路開戰】中國駭客鎖定竊取疫苗、療法,美網路安全局:積極捍衛美國利益!

【中藥能成對抗武肺的救星?】10 天內消滅病毒、抑制細胞激素風暴!台研究團隊「獨門中藥配方」作用如疫苗

【網:WHO 變 THO】台美合作聲明才發 6 小時,歐盟就宣布與台合作!歐盟和中研院視訊討論「快篩疫苗開發」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