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認為,台灣要把握現在的國際聲量,積極與他國進行雙邊合作,藉此推進WHO。圖片來源:flickr,CC Licensed。
武漢肺炎疫情讓世界看到台灣強健的防疫體系,各國公衛機關紛紛借鏡,「TaiwanCanHelp」甚至成為國際流行新用語。不過,在災難席捲全球的當頭,身為國際最大的公衛機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卻持續把台灣排除在國際公衛體系之外。
台灣曾經在2009年到2016年,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作為觀察員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卻自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後,台灣已經連續3年未收到邀請函,原因就是中國施壓。
如今距離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只剩下沒幾天,台灣有可能趕在最後一刻獲邀嗎?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接受《BuzzOrange報橘》採訪時表示,「台灣今年不太可能收到邀請函,但今年卻也是台灣的轉機。」
外交專家林廷輝:台灣要把握時機提前規劃,雙邊合作能壯大台灣國際份量
這場全球傳染病的災難,卻成為台灣打開幾十年外交困境的重要契機;台灣在全球聲量與正面形象,在疫情過後,怎麼延續,才是蔡英文政府在520就職第二任之後,最大的外交挑戰!
外交專家林廷輝認為,藉由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全世界同情台灣、對台灣發布支持聲浪的國家,的確比以往多出很多;台灣現在要開始思考的是,明年之後該如何走下去。
「在這一年當中就要開始準備了,因為明年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中共會封殺你!」林廷輝表示,「要思考譚德塞他是不是還在這個位子上?如果還在,那你要怎麼去推動WHA的事情?明年要做什麼事情?你要做前期規劃,要有所謂『未來事件』的概念。」
在2020的現在,思考台灣外交的未來事件簿
前期規畫該怎麼做?武漢肺炎疫情促使國際社會聲援台灣,但這些支持似乎還是不夠。
「他們沒有投票、沒有提案,這就是問題所在。」
林廷輝進一步指出,雖然以美國、日本為首,包括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澳洲和紐西蘭,這8個世界影響力極大的國家駐日內瓦的聯合國大使,都向WHO官員提出口頭外交照會,希望能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但只要面對到法律結構問題,這些國家就會回到現實上去處理。
所謂的「外交照會」(Demarche)是一種外交正式文書,通常為國與國針對某一事件的意見,正式知會對方。通常只有針對重大的事件才會發出外交照會,且多使用書面形式,第一種收發對象為具有外交性質的機構,如外交部、大使館或聯合國派遣機構;第二種則是以個人名義,像是外交部長、駐外使節等。
「所以從現在(開始),把這次(各國)第一次那麼強烈支持台灣的聲量,把聲量化為能量,也就是說,不是只是口頭上講,要有一些具體的事情做出來。比如說這些國家你就是這麼挺台灣、支持台灣,我們是不是可以暫時先透過雙邊的方式,來強化我們的醫療合作呢?」
林廷輝舉加拿大為例。加拿大的國會和總理杜魯道都曾公開表示對台灣的支持,台灣就應該趁這個機會,與加拿大建構一些醫療、甚至是非醫療方面的雙邊合作計畫。而這個做法,同樣也可以用在其他國家。
「(政府)去統計一下、盤點一下,哪些國家支持台灣的,他的講法是什麼,那透過這種講法我們再進一步去接洽,有關於雙邊合作的可能性,然後再把雙邊合作累積成為多個雙邊,變成多邊的概念。」
他表示,透過交換訊息、共同研發疫苗等方式,即便合作的國家跟台灣沒有邦交,仍然能藉由在WHO分享這些實務案例,來增加台灣的分量,而這就是台灣現在擁有的最好的武器,台灣不能浪費疫情後的這些時間。
台灣的最終目標就是進入WHO。林廷輝認為,只要台灣的力道夠,國際社會不論是WHO官員或是親中共陣營,就有機會改變對台灣的態度,進而透過改革WHO、組織章程,或是發展更多變通方式,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有三個國家、四個國家合作,慢慢地,就集結成一個類似WHO以外的聯盟體系,一個次醫療聯盟體系,然後再用這股能量,把台灣進一步推進WHO。」
川普另立國際衛生組織?學者:將造成全球秩序瓦解
另一方面,在美國國內疫情失控之際,美國總統川普不滿WHO幫中國隱瞞疫情,不僅斷金援,甚至宣稱要創立另外一個全球公衛組織。
對此,林廷輝認為,這是美國逼迫譚德塞下台的手段。
「被中國所主導,或是說所操控的國際組織,他(美國)已經發現到了,他(川普)會把美國的影響力一個一個拉回來,手段就是贊助款。」
事實上,在川普上台之初,就急著退出多個國際公約,比如《巴黎氣候協定》。不過這些動作卻也使得中國慢慢侵蝕世界。這一次,藉由斷金援WHO,美國要慢慢把國際話語權拿回。
「美國知道說,資源有進去,話語權就會進去,如果資源沒有進去,換成被別人取代的話,這話語權就變成別人的。」
林廷輝分析,美國成立新的公衛組織機率不大,他表示光從WHO的捐款數字來比,中國甚至沒有高過日本,換句話說,中國只是講話大聲,實際上WHO還是操縱在像美國─成立這種制度的國家,而台灣當然也必須繼續與這樣的國家配合。
林廷輝也警告,一旦美國另起爐灶,國際體系就更會趨向兩極化,各國會選邊站,如此一來長久以來建立的國際秩序將有瓦解的可能。
「這會造成很多集團化,或是造成所謂的區塊化,這個會更加推動國際社會一些衛生事務的環境更加不利。」
推薦閱讀
【德塞,台灣邀請函在哪】前秘書長連 8 年發邀請給台灣!美國務卿:譚德塞有權邀台參加 WHA
【8 國聯合挺台加入 WHA、陳時中專文登 175 家外媒】48 年前歷史檔案揭秘:WHA「驅逐蔣介石」,並未提台灣
【錢留著自己用】美國斷世衛金援後速通過 14 兆紓困金,國務卿:美國不排除永遠撤資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flick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