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標題:台灣對抗武漢病毒的武器,是流行病學家-陳建仁副總統。圖片來源:擷取自《紐約時報》網站。

5 月 9 日這天,《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關於台灣的深度專題,這次,探討的不只是台灣如何防疫,而是將焦點鎖定在副總統陳建仁的身上。

標題破題點出,台灣這位領袖,利用罕見的「雙重角色」,即副總統的政治權威,加上自身的醫學背景,成為對抗病毒的「最佳利器」。兩位作者 Javier C. HernándezChris Horton 為《紐時》的資深亞太特派記者,在文章刊登後,也紛紛在個人推特發文致意。

當民選政治領導人也是專家:陳建仁要求「證據比政治遊戲更重要」

此篇專文先是介紹陳建仁,本身是世界知名醫學大學 Johns Hopkins 的流行病學等專業領域的專家,能大膽地分析病毒傳播趨勢;接著撰述,在疫情爆發後,不管是科學家們在抗病毒藥物的開發上,會尋求他的建議,抑或是衛生官員們,也在調查軍艦上疫情擴散的問題裡,尋求他的指導。

陳建仁曾任衛生署署長、國科會主委,2016年他辭掉中研院副院長一職,以公共衛生學者與公衛政策專家的身份,成為蔡英文競選總統的副手人選,勝選後隨蔡英文入主總統府。

《紐時》表示,這是「科學一腳踏入政治」的最佳範例。因為不論是討論「要不要封城」、「病毒如何在城市裡傳播」等問題,全球各地的公共衛生專家,都經常發生與政治領導人爭論不休的窘境,但台灣副總統陳建仁,以「政策要完全基於事實基礎」為原則,時常強調「證據比政治遊戲更重要」。

普林斯頓學者莊嘉穎,對此向《紐時》點評,陳建仁的「雙重背景」不僅幫助了當前疫情,也有益於台灣普遍對科學的強烈信任、及對醫療人員尊重的態勢。

作者描繪陳建仁有一頭灰白的微捲髮,再配上他的招牌微笑,常被台灣人稱作「大哥哥」(其實也就是我們常再新聞上常看見的「大仁哥」封號),同時也形容他保有一種「書呆子」的氣質,不習慣引起大眾注意,喜歡保持低調。報導引述陳其邁的話,認為陳建仁「真的就是位學者,根本不在乎政治權力的遊戲」,也順帶提到,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也具備公衛醫學的學術背景。

中國官媒新華社批陳建仁「披著公衛的外衣,做台獨的事」。圖片來源:擷取自《新華網》。

然而,見到國際間廣泛報導「台灣模式」、與「陳建仁以學術專業,批評中國最初隱藏病毒的反應」,中共也當然相繼文攻武嚇。但《紐時》表示,面對這些來自中共的謾罵,陳建仁只是笑著說「他們現在應該多關心疫情,而非政治」,並直接起身呼籲全世界,來學學「台灣模式」。

台灣的公衛專家副總統,是台灣人民用選票選出來的「學者型政治家」

在陳建仁透過民主選舉制度,與總統蔡英文共同拿下 2016 年總統大選勝選資格,跟著蔡英文執政團隊入主總統府之前,他就是台灣的新興傳染病相關防疫政策的重要推手。從蔡英文的執政團隊組成也可以看出,台灣民主制度多年的選舉經驗,讓人民更相信專家專業的重要性。

其實陳建仁也是 2003 年 SARS 疫情下的時任衛生署署長,他回憶到:「我們看到人們跳出窗戶的慘烈景象。」自此之後,他便默默的在推動一系列的改革,防患未然。包括隔離病房、病毒研究實驗室等各種項目,都是陳建仁17年來持續推動的政策,一步步累積而成。

儘管目前台灣彌薩等教堂活動,多因疫情暫緩,陳建仁以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身份,每天早上七點,還是獨自準時到教堂禱告,他透露自己:「祈禱有勇氣,能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事物,並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事物。」

陳建仁引用之《寧靜禱文》:「主啊,求祢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做我能改變的事;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圖片來源:Quotefancy

推薦閱讀

【最近台灣有點紅】被批「親中」的《紐時》專文挺台灣,陳時中也在《外交家》談台灣防疫經驗

【募資廣告登《紐時》獲世界關注】蔡英文臉書發文力挺:「WHO can help?TAIWAN.」

【台灣人募資刊《紐時》:拆掉譚德塞謊言】就差你一個!台人拚 15.5 小時募 400 萬「買全版廣告」,向世界證明台灣價值

參考資料

《紐約時報》:Taiwan’s Weapon Against Coronavirus: An Epidemiologist as Vice Presiden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擷取自《紐約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