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世界衛生組織在台灣時間 3月12日時宣布,武漢肺炎疫情已成全球「大流行」,要各國加緊防範,但此舉卻引起網友嘲諷:「你也是看報紙才知道?」事實上,WHO在疫情爆發後不僅防疫動作慢,秘書長譚徳塞的發言更多次引起爭議。
副總統陳建仁 11日時罕見動怒,在臉書PO文痛批譚徳塞,他說,WHO只看各國病例和死亡數,沒考慮到人口數,數字上的偏差反引起全球不必要恐慌。此文一曝光就吸引不少網友留言:「不愧是流病專家」、「這才是數據解讀」。究竟,武漢肺炎致死率要如何評估才合理?一起來看大仁哥的分析。(責任編輯:徐子捷)

副總統陳建仁。圖片來源:總統府 flickr。
陳建仁揭防疫數據,狠批WHO譚德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副總統陳建仁11日說,WHO秘書長譚德塞未認真深入瞭解各國病毒檢驗政策是否已經改變,作出錯誤的警訊,對致死率變遷草率定論,不僅未足以讓世人提高警覺,反而引起不必要恐慌憂慮,「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公衛專家出身的陳建仁,11日透過臉書貼文「武漢肺炎發生率與致死率的國際比較」。他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國際武漢肺炎的統計表,只列出各國發生數和死亡數,而未考慮各國人口數,因此在評估各國發病風險時,就會產生偏差。
陳建仁認為,最好的比較數據,應該是確診病例發生率,它是指全人口當中,有多少人得到該病毒的感染。它的分子是經病毒檢測陽性者的人數,分母是全國的人數;各國的武漢肺炎每10萬人口發生率,以義大利、韓國、伊朗、中國最高,都大於5;而以日本、美國、台灣最低,都少於0.5。
他說,各國確診病例數多寡,除了和人口數有關,也受到病毒檢驗涵蓋率的影響。只對重症病例才做病毒檢驗的國家,確診人數就會相對減少,發生率也會偏低;如果對所有接觸者,無論有無症狀,都進行病毒檢驗,確診人數就會增多,發生率也會偏高。一個國家一旦修改病毒檢驗對象的條件,譬如只檢驗重症者,就會使得確診病例數在短時間內大幅下降;但是,疾病致死率卻會因此而上升。
單看「疾病致死率」是不夠的!大仁哥:每個國家對病毒檢測政策不同
陳建仁說,疾病致死率(case fatality rate)是指確診病例當中,有多少人因該疾病而死亡。它的分子是死於該病的人數,分母是確診病例人數。如果納入致死率分析的病例,僅限於重症病例,當然致死率就會偏高;如果還包括了輕症或微症個案,致死率就會下降很多。
他說,各國對於疑似個案的病毒檢測政策並不相同,某些國家只針對重症者進行病毒檢測;另外一些國家同時對輕症者,甚至微症者,進行病毒檢測。不同國家的致死率,就會因此而有很高的差異。
陳建仁說,當看到一個國家的確診病例數快速下降,致死率卻急遽上升,就要先留意該國病毒檢測策略有無變動。WHO秘書長最近表示,武漢肺炎的致死率有上升的趨勢,各國要小心,「這是他未能認真深入瞭解,各國的病毒檢驗政策是否已經改變,而作出錯誤的警訊!」
陳建仁說,對致死率的變遷如此草率定論,真是令人咋舌,「不僅未足以讓世人提高警覺,反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憂慮,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他說,疾病致死率的決定因素,除了病毒檢測策略,還包括了年齡、慢性病罹患狀況、醫療照護品質。如果還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的病人,大多數是年輕、無慢性病、照護狀況良好,致死率就會偏低;如果大多數是年老、有慢性病、醫院資源缺乏、人力不足而無法提供適當醫療照護,致死率就會偏高。
https://www.facebook.com/chencj/posts/2798304093583728
推薦閱讀
【我不是民進黨員,卻被他們感動】陳建仁罕曝內心話:表不續任時,蔡英文難過回「我們要相忍為國」
【WHO 真正的問題不在譚德賽身上】充滿官僚組織的「無效率」!3 問題不解恐讓 WHO「失信全球」
「社區傳播」4 徵兆,台灣有 3 項都不符合 ── 大仁哥深夜 PO 文強調:從社區得到感染的風險很低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武漢肺炎/陳建仁批譚德塞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首圖來源:總統府 flickr 、 擷取自 Twitter,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