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武漢肺炎全球延燒,截至2020 年3月2日,義大利確診感染武漢肺炎的人數累積 1128 例,死亡累計達29人。疫情更擴散至鄰國,例如英國確診數增至35人、愛爾蘭和盧森堡也紛紛出現首例,患者多數是從義大利返國的人民。

為什麼武漢肺炎在歐洲突然大爆發?來看這位在歐洲工作的台灣人,第一線的觀察。(責任編輯:徐子捷)

歐洲人不戴口罩示意圖。圖片來源:截取自YouTube 影片。

文/ 陳詠聖 Eric Chen

「口罩是生重病才要戴」── 談談歐洲人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反應

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開始為人所重視,差不多是發生在農曆新年那段期間,那時我正好在台灣休假。那個時候成人七天兩片的政策還沒公佈,連跑了好幾天的藥妝店都買不到口罩和乾洗手。台灣社會已經進入備戰狀態,到了在路上和捷運上沒戴口罩會有點突兀的程度。雖然台灣的疫情那時還完全控制在境外移入,但想到自己接下來要搭12小時的飛機回歐洲,就覺得不是很踏實,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給人資,如下:

我身體健康,下周一就要回公司上班了。不過如你們所知,亞洲現在有疫情狀況,我要搭十幾個小時飛機,病毒又有潛伏期……我的國家建議國人旅行之後要自主隔離(在家工作)兩周,我是都可以配合啦。

人資過了一天之後回信:

那你就在家工作兩周吧!該有的設備都有吼?

於是我在放了兩個禮拜的假之後,又在家工作兩周。等到終於回到公司之後我和其他人說:

我已經確定我沒帶任何病毒啦。接下來我要是感冒,那可是歐洲傳染給我的!

其實對我而言,比起擔心自己有沒有中標或擔心會不會傳染別人,更具體的兩難是「要不要戴口罩」?

在台灣大家都把戴口罩視為理所當然,但在歐洲,戴口罩代表你已經生了有傳染性的重病,至於戴口罩的黃種人應該算是一種公共危險。公司同事平常都對我很友善,我實在不想戴口罩然後嚇到其中的一些人;但從「危險的亞洲」回來,不戴口罩好像又很沒公德心。因此公司和我一致同意,讓我在家工作兩周是最佳解。

我覺得我的公司還算是有防疫意識的,除了早早就批准我在家工作兩周以外(在家工作算是一種福利,我以前從來沒在家工作過),也有寫公司信通知大家應該要注意的事項。前一陣子公司在倫敦舉辦了一場活動,後來同一天同棟大樓的五樓傳出確診,公司就有寫信給英國衛生當局詢問注意事項。公司也在會議室和用餐區放了乾洗手和口罩——放乾洗手的時候我正好在一間會議室裡開會而製造了一些喜劇效果——提供給大家使用。

不過呢,不論是公司還是街頭,時至今日仍然看不到有人在戴口罩。實際上就算有人已經自覺「小感冒」,還是會照常來上班,照常對著你口沫橫飛不戴口罩。我曾經問過歐洲人原因,他們說:

口罩是生重病才要戴。如果真的生病,那就請病假不要來上班就好啦?

請病假確實很容易(請一天僅需告知,不用事後證明),但沒想到也同時養成了這樣的文化。

不只是「排華」!義大利人成為歐洲人提防的對象

這一陣子陸續出現「排華」、「出遊訂的旅館被單方面取消」等等消息,我其實也有一點擔心,畢竟歐洲人真的分不出亞洲各國臉孔的細微差異。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在盧森堡(以及德國)都還沒面臨任何形式的歧視或霸凌。我覺得主要可能是因為疫情還沒真正影響到一般人的生活,但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可能還是要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

不過隨著北義大利的疫情大爆發,義大利人在短短一周之內也成為眾人提防的對象。然而由於義大利一向是歐洲的渡假勝地,近幾日從義大利返國而傳出確診的也所在多有。雖然不知道大家對亞洲臉孔的恐懼會不會進一步升級,可以確定的是歐洲臉孔也不再是安全保證。歐洲這一周來的疫情爆發幾乎都與義大利有關,米蘭在口耳相傳中儼然成了新的武漢。

盧森堡每天都有幾十萬人從鄰國通勤進來上班。在德、比、法都早早傳出病例的情況下,盧森堡受到影響也只是時間的問題。終於在今天盧森堡傳出了第一個確認病例,也是從義大利傳入的。盧森堡是一個六十萬人口的小國家,醫療品質平常雖然不錯,但設備與病床的容納量應該很小,如果發生大流行應該會很麻煩。

在家工作是為了「不要傳染給公司同事」,但酒吧、餐廳、夜生活該去的一樣不少

雖然病毒不分國籍,不幸生病的人也很無辜,不過義大利乃至歐洲的防疫概念之落後,無形中仍然助長了疫情的肆虐。據出差的同事所說,法蘭克福機場這段期間都沒有甚麼像樣的防疫檢查,頂多只有在飛機上寫寫健康情況聲明,結果沒過多久德國衛生部就說疫情控制不住了;義大利或許是因為有認真在驗而最早發現疫情,但我同事就是一個活生生上周末剛回家看球賽的北義大利人,一回來上班發現老家疫情大爆發,過了兩天才被公司要求回去在家工作。然而我們隨後發現,這個老兄以為在家工作的目的是「不要傳染給公司同事」,其他酒吧、餐廳、夜生活該去的一樣不少,好像這樣做最後我們公司就會沒事一樣。我們也管不了他的私生活,只能交換幾個無奈的眼神。

義大利已經出現了超市貨架被搶購一空的畫面,「連義大利麵都沒有了」。上週五德國同事告訴我,德國也出現了第一家被買完的超市。我們都不覺得病毒本身會對我們這些健康青壯年造成太大威脅,但我們都有點擔心由此引發的社會反應——超市買不到食材可是一件大事。有鑑於此,我也開始採買一些罐頭食品,畢竟其他歐洲人可能有車有親戚有瑞士別墅,我則得全靠自己撐過這一段時期。

若歐洲人決定開始「戴口罩」保護自己,又是另一波恐慌的開始

在我印象中,台灣也是在經過SARS的教訓之後,各方面的防疫制度才逐漸完善,口罩也成了街頭的風景。感染了病毒之後人體會產生抗體,台灣也因為有過SARS而產生了有防疫概念的政府、醫療體系和國民,也才能在與大陸這麼密切,又孤軍奮戰的情況之下,還維持目前三十餘例確診的成績,我認為是世界第一的表現。反觀中國說防疫決策如何果決確實卻仍然控制不住疫情擴散,義大利早早禁了中國航班(還連台灣一起禁)如今卻感染全歐洲,台灣防疫確實值得掌聲。

雖然歐洲人不戴口罩,但現在想買口罩也已經很難買到了。若歐洲人決定開始要戴口罩保護自己,絕對又是另一波恐慌。在盧森堡當地的台灣人社群,除了大家都各自有準備一些口罩,互相分享口罩訊息以外,現在也有人開始製作口罩套了(讓口罩可以重複使用的布套)。搞不好這會是下一個歐洲熱銷商品也不一定。

如果疫情演變得嚴重,也許歐洲也會像台灣一樣發展出更完善的防疫措施,或是起碼讓戴口罩變成不是那麼受排斥的事情。不過還是希望不要發展到那一步,真的能如大家現在所期望的發展——只要撐到天氣轉暖,疫情就會結束了。

推薦閱讀

【熱情反成義大利防疫破口】見面先親臉頰、固定辦大型聚餐! 3 原因讓義國「追尋零號病人」如大海撈針

【「流感篩檢」一次要 10 萬】美國防疫政策再好都有破口!美評論家曝 1 關鍵讓美防疫「嚴重不利」

比爾蓋茲 5 年前神預言:世界還沒準備好面對下場傳染病

(本文經原作者 陳詠聖 Eric Che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截取自YouTube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