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CC-Licensed。

台灣從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完全募兵制,讓非志願役且達到役齡的男性從原本1年的兵役,改為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但推動前,就有美國官員稱台灣改制是個錯誤,強調:「台灣國防要靠自己」。

而近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自由撰稿人黃柏彰 Paul Huang 投書在《外交政策》的一篇文章,更是引發台灣網友對於徵兵制與募兵制的兩派論戰。有網友稱:「不論是不是帶風向,都完全贊成恢復徵兵制」,但也網友認為:「我們需要專業的精兵,而不是大鍋炒出來的炮灰。」究竟,募兵制對台灣國防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

台灣有先進的武器,但缺少第一線的作戰人員

黃柏彰 Paul Huang 以「Taiwan’s Military Is a Hollow Shell(台灣軍力是一個空殼)」為題投書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討論台灣目前因實施徵兵制而產生的問題。

作者黃柏彰在文章開提到,隨中國的軍事威脅越來越大,台灣比以往更需要更可靠的軍事力量,但台灣軍方正處於危機之中,幾乎無法發揮作用。作者坦言,儘管台灣向美國購置了像 M1艾布蘭戰車、F-16V 戰機等先進的武器,但在第一線的部隊卻已被掏空,讓整個後備系統無法運作。

作者透過統計數字進一步解釋,台灣國防部共有21.5萬個職缺,其中18.8萬是士兵,其他為文職人員,但在2018年時,這些職缺只有15.3萬個被填滿,僅佔軍方應雇人員的81%,此外文中也引述一位現役陸軍林中校的說法。林中校表示,目前陸軍前線部隊(包含裝甲部隊、機械化步兵及砲兵),可有效使用的人力大概在60到80%之間,等同於如果發生戰爭,將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因為沒有人可以負責駕駛而無法運作

此外,2017年以前台灣的徵兵役期雖然僅為一年,與韓國的18-22個月或以色列的32個月相比很短,且大多數的軍官認為,一年時間無法使軍隊充分利用徵兵人員的全部潛能,但至少足以讓新兵成為普通士兵。但在2017年改變政策後,採用徵兵制度的人只需服役四個月,不過作者指出,大多數徵兵人員的服役期比4個月更少,因為他們在高中和大學時完成軍事訓練課程,並最多可以扣除兩個星期的役期。

對此,作者直言這就是台灣從徵兵制走向募兵制後,產生「兵力短缺」的明顯結果。而他也說,儘管是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做出的政治決定,但現任總統蔡英文似乎也並未在此議題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

網友反應兩極化!你支持募兵,還是徵兵?

「台灣軍力是一個空殼」的文章被轉發到批踢踢後,馬上引起網友們熱議!有網友表示認同:「支持恢復義務役兩年」,但有也有人認為關鍵是在訓練與規劃:「支持,但恢復一年訓練方式也要改」、「軍隊需要素質好一點的人,國防預算也要拉高。」

事實上,是否要恢復徵兵制的討論度在台灣社會一直存在。據《今日新聞》報導,知名臉書社團《爆料公社》在2019年1月時曾發起了一項投票活動,詢問網友「你支持徵兵制或募兵制?」截至發稿前,有超過 14 萬網友參與投票,其中有 77% 的網友支持恢復徵兵制

推薦閱讀

徵兵制走入歷史!但美國官員稱台灣改制是個錯誤:台灣國防要靠自己

「如果台北 101 被攻倒,你知道去哪集合嗎?」——沒人在乎國防教育,才是國安真正的大漏洞

【買新武器也無法用】美軍事記者警告:別成天幻想台海開戰,美國會迅速援助

(本文開放授權合作夥伴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