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在國內享有高知名度、備受媒體關注。如果你去造訪紐西蘭的書店,可以發現許多報章雜誌的封面都是她。然而,女總理登上太多雜誌封面卻引發紐西蘭人不滿,有民眾在推特上發起「把阿爾登翻過去」(#TurnArdern)運動,將書店或超市內封面為阿爾登的書籍和雜誌反過來放,讓阿爾登的臉「被消失」。
此外,也有另一群人反對#TurnArdern運動,認為此運動本身其實是「性別歧視」,因此反發起#ReturnArdern要把封面轉回來。
總理太常上封面是不務正業嗎?如果主角換做是台灣女性政治人物,你會怎麼想?一起來看看這場 #TurnArdern運動的來龍去脈。(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wikipedia ,CC-Licensed
紐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知名度享譽國內外,多次登上各國或國際著名雜誌封面。
但是近期紐西蘭卻為此發起一項「把阿德恩(書刊封面)轉過去」運動,參與者認為總理花很多時間在拍攝這些書刊的封面,而非專注於治理國家,欲藉此運動降低書刊的銷量,要求總理把時間利用在處理社會問題上。
「總理花很多時間在拍照」——66歲工人發起#TurnArdern運動

圖片來源:擷取自Twitter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阿德恩在2017年10月就任總理後,陸續登上英國和美國《Vogue》雜誌封面、《澳洲女性周刊》(Australian Women’s Weekly)封面,以及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知名的雜誌,電視曝光率也相當高。
但是,近期一名66歲的基督城的砌磚工人威爾森(Colin Wilson)為此發起「把阿德恩(書刊封面)轉過去」(#TurnArdern)運動,呼籲人們把任何以總理為封面的書籍或雜誌轉面,將書刊封面朝內擺放。
發起#TurnArdern的威爾森說,這是和平的抗議行動。目前已經有數百人響應這項活動,在社群媒體發布他們在賣場、書局把以阿德恩為封面的書刊反放的影片。
威爾森受訪時對此提到:「民眾對所有無意義的報導感到氣憤與疲憊,人們想要的是一位總理,而不是一名時尚模特。我們許多人覺得她花很多時間在拍攝照片,而不是在治理國家。」
威爾森表示,#TurnArdern運動的最終目標是影響以阿德恩為封面的雜誌銷量,讓她把時間花在如改善孩童貧困或房市危機等問題上。
然而,有報導指出#TurnArdern運動持續對書局店員、超市和新聞媒體的兼職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
此外,也有強烈反對#TurnArdern運動的民眾出現。發起人威爾森現身後,不僅在網路上遭受批評,也因此收到死亡威脅。
試圖讓女性沉默的性別歧視?女總理太紅讓男性備感威脅
阿德恩成為紐西蘭史上最聞名於國際的總理。她在全球的知名度讓不習慣倍受國際關注的紐西蘭人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同時也使阿德恩更容易成為反對派及反對者的目標,批評她更關注國際事務而非國內事務。
為阿德恩撰寫自傳《一位非凡領袖背後的故事》(Jacinda Ardern: The Story Behind an Extraordinary Leader,暫譯)的作家達芙(Michelle Duff)認為,「#TurnArdern」是明顯的性別歧視,而且試圖「讓女性沉默」(silence women)。
達芙對此表示,「#TurnArdern就只是另一個體現表面之下對女性累積的仇恨。事實是許多男性對於有著強大女性的照片感到威脅,他們甚至無法看她的臉」。
綜觀歷史,達芙認為男性長期試圖讓女性沉默,女性被拒絕投票、在會議中被竊取想法、觀點和聲音都被無視或降至最低。
#ReturnArdern把封面轉回來
儘管有數百人響應#TurnArder運動,但是阿德恩的自傳銷量不僅沒有受到影響,並且7次登上紐西蘭暢銷書排行榜。
不僅如此,#TurnArder運動也讓阿德恩的支持者發起「把阿德恩(書刊封面)轉回來」(#ReturnArdern)運動,在各地把架上以阿德恩為封面的書刊轉回正面。
紐西蘭前女總理克拉克(Helen Clark)在推特寫道,#TurnArdern運動已經適得其反,並且反過來助長#ReturnArdern標籤的出現,而這可能會成為工黨11月大選的競選口號。
推薦閱讀
【梅根不適應王室快崩潰】哈利緊急宣布退王室救妻!但訴求「財務獨立」怎麼切割「保護王室的納稅錢」?
【袋熊意外成為澳洲野火救命英雄】一隻可挖 14 條地道!袋熊地洞塞滿逃難動物,防火功能成「恆溫避難所」
我被言語羞辱、去哪都要帶頭巾,官員卻拿我的獎牌自肥!伊朗唯一奧運奪牌女將宣布「永久離開」伊朗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抗議總理花太多時間拍攝雜誌封面 紐西蘭發起「#TurnArdern」運動 〉。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CC-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