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韓國百萬暢銷小說《82 年生的金智英》,逼迫韓國社會正視女性所受到的差別待遇和限制。同名改編電影在台灣上映,首週末也創 550 萬票房佳績;明明是韓國的社會問題,為何台灣人也有感?
一位台灣男生帶淚看完電影,寫下觀影感,表示這部電影反映的,正是你身邊女性每天都在面對的故事,他還得出哪些省思?
溫馨提示:文內有雷。(責任編輯:黃梅茹)

《82 年生的金智英》劇照,首圖來源:電影預告截圖。
文/范綱皓
《82 年生的金智英》讓我在電影院裡頻落淚,是因為我想到我媽,連我在寫這一篇觀後感時,我也依然在落淚。
(防雷頁)
學生時被性騷擾、職場被迫面臨差別待遇,回婆家像被霸凌
金智英在成長的過程,遭遇跟蹤與性騷擾,長輩告訴她,不要穿得太短、不要跑太遠的地方補習。進入職場後,她要面對起薪與升遷的差別待遇。
婚後,她要獨自面對生子的壓力,生養孩子與重返職場的拉扯,甚至公婆的壓力、丈夫姊妹的家庭情緒勞動。
在公眾的場合,還得要時不時地承受大眾對「媽蟲」(意指無法照顧好自己小孩的媽媽)的指責,甚至還被陌生人質疑她只是拿老公亂花的全職媽媽。
逢年過節,就是金智英最害怕的時候。她不能不回婆家,因為怕被說話。回婆家之後,又得處理一連串的煮飯與家事。好不容易家事做完了,小姑又回娘家,她又得忙進忙出,一刻不得閒,也無法回自己的娘家。
多重壓力的她,四次表現出她的分裂人格,化身成另一個人。
令我最有感觸的一個場景,是她在過年時,在壓力下化身自己的媽媽,對著婆婆說:「親家母,你真的要人家休息的話,就該讓她回家,親家母,我也想見我的女兒」。
還有一個場景是,當金智英的媽媽知道自己的女兒患有人格分裂後,回到家卻發現自己的丈夫,買了補品依然只有小兒子的份。發瘋似地衝到房門外,摔爛所有的補品對丈夫咆哮:「你都說是捧朋友的場,為什麼你就是買兒子的份,而不是買女兒的份?」
其實電影裡,我是從中段一路哭到結尾的,哭到沒眼淚的那種。我難過的是,有的人依然覺得這一類的電影是在「醜化」男性,但是我卻認為,恰好相反。活在以男人為框架的社會裡,女人的自我、意識全都會被婚姻、家庭、生子的現實給吞沒,到了最後,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金智英的姊姊是另外一個樣貌的女性,沒有結婚,非常獨立,在意女性的權益,勇於為自己發聲。但是,即便如此,她也依然屈服自己是家中的長女,讀了教育大學,當了老師,幫忙分擔扶養妹妹與弟弟長大。
她只能無奈地說:「人都是這樣各退一步生活的」。
為何我力推這部電影:這是你周遭女性每天在面對的故事
這不是一部倡導女性權益的電影,這是一部你的媽媽、你的老婆、你的女友、你的姊姊、你的同事的故事,這是一部描寫當代亞洲女性所共同面臨的挑戰。
我是一個男性,我當然也有身為男性的壓力與苦楚,但是這不代表身為男性的我,不能夠理解我身邊的女性所遭遇的苦,也不代表我的壓力與痛苦,能夠拿來與她們的經歷相提並論,甚至還理直氣壯地說:「男人也很苦」。
這是一部告訴我們「當你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你就會做出更好的選擇」的電影。
如果大家看了我的文章,買了原著小說,或是走進了電影院觀看,我希望大家在落淚之餘,你們可以把金智英當成是你身邊的女性,去想一想,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她們身上,你會怎麼做?我知道,設身處地去替別人著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若我們不曾試著去做,又怎麼能說難呢?
最後,我建議大家,帶你的媽媽去看、帶你的爸爸去看、帶你的伴侶去看,你們的感情會有不一樣的轉變。
延伸閱讀
一個查無此人的計程車司機,竟成為民主英雄──南韓賣座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網讚:還好有清醒的基督徒】基督團體想推公投管女人子宮,牧師反制:乾脆也提「男性全面結紮」公投
【伊朗女死諫政府:足球非男性專屬】「藍色女孩」自焚讓伊朗 40 年首度解禁,女性「從另一門」觀賽
(本文經原作者 范綱皓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電影預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