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1日發生斷橋意外,引起各地重大關注,政府正在清斷橋原因。沒想到有幾位在中國的研究生,馬上做出動態倒塌三維模型,並指出真正的斷橋原因。

不過,發表人在文中也聲明,斷橋倒塌事故原因正在調查,還不足以給出確定性的結論或分析結果,只是為事故原因提供參考。消息一出,網友紛回:「台灣還在踢皮球」、「不敢做自己國家的,怕被消失」

究竟中國研究生認為的斷橋原因為何?一起來看。(責任編輯:謝佩如)

中國研究生做出的南方澳跨港大橋三維模型。(圖片來源:取自研究生報告

1日南方澳跨港大橋突然崩塌,造成外籍漁工6死的憾事,各個橋樑專家紛紛討論斷橋的原因,而中國浙江大學橋梁的學者彭衛兵、戴飛則根據台灣的媒體和影片發布一則報告,分析斷裂的過程和原因。台灣網友轉貼此文章表示,「台灣第一時間還在撇清責任,怪東怪西。」

中國研究生做模型,分析南方澳斷橋是因

報告文中提到,從油罐車通過不久,中間靠右的吊桿和拱圈連接部位開始斷裂,為事故的起始破壞點,首根鋼索斷掉後,內力重新分布導致剩餘的鋼索受力增加,其他鋼索連續斷裂,最後大橋坍塌。

文中也提到,在正常的橋樑設計裡,都會保留一定的安全儲備,所以即使其中一根吊桿失效,其餘的吊桿還能正常運作,但是在此事故當中,吊桿連續斷裂的發生,可以推斷拱圈或是橋面的連結部位原來就有一定程度的損傷,才會導致橋面崩塌。

圖片來源:取自研究生報告

文中也分析了拱圈出現落樑的可能原因,第一,吊桿失效之後,拱頂向上回彈,讓拱腳發生相位位移;第二,主樑受彎而出現塑性鉸(註:更多當其承受彎曲力矩而使其一斷面材料進入完全塑性時,彎曲力矩達到一最大值稱為塑性力矩後(plastic moment),此時該斷面之曲率可為無限大,無限制的塑性變形可能發生),主樑位移引起主樑與拱連結處再進一步發生相向位移,上述兩個位移的疊加最終導致主樑和拱腳整體崩塌。

針對此事故,文章也提出了建議,認為要加強鋼索和拱圈、主樑連接處的強度檢查,才能及時發現鋼索結構鏽蝕或疲勞引起的強度損失。

粉絲專業「特戰講座」轉貼此分析後表示,「看看大陸的效率有多高!台灣第一時間還怪東怪西,人家憑新聞報導影片已經把事故分析都做出來了。」而網友黃泳釧則表示,有機械力學知識的人應該都看得出來鋼索斷掉是橋斷的原因,但問題是在鋼索為何斷?是不是保養不確實還是颱風地震造成金屬疲勞。

推薦閱讀

【是誰殺了消防員】無人受困為何還要入火場?消防員無奈嘆:怕被投訴砍經費「需做給受災戶看」

【是誰誤會了柯 P 的擦槍走火?】還原柯文哲受訪逐字,看清他面對極權政府的態度與價值

【港務公司 3 年花千萬只補漆】南方澳大橋 21 年未檢測!港務公司被爆千萬預算「用來換燈路平」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國學者分析】從大橋鋼索斷裂順序研判 拱圈或橋面連結部位早有損傷〉。首圖來源: 取自中國研究生報告 。)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台中 2 勇消殉職鐵皮屋火場 葉毓蘭轟:為何不處理「都市之瘤」?
【有片】罹難消防員謝志雄妻子懷有雙胞胎 張家手足同火場弟喪命兄認屍 
【有片】台中消防員謝志雄、張哲嘉進火場失聯 5 小時後找到兩人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