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與索羅門群島在2019年9月16日斷交,結束36年的邦誼。中華民國駐索羅門大使館在17日上午舉行降旗典禮,不只有大批民眾聚集在館外揮著台灣國旗淚送,更有索羅門人在臉書寫下:「索羅門群島需要幫助,沒有台灣就不一樣了。」
其實9月10日時,中華民國駐索羅門大使廖文哲就曾指出,有 8到9成的索國民眾挺台,因而更讓人不解,為何索國政府執意與台灣斷交?除了中國金援的誘因外,是否還有其他被忽視的原因呢?(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I am from Honiara, Solomon Islands 臉書粉專。
文/黃一中
不顧多方反對,索國政府為什麼想斷交?
有關心台灣對外關係消息的朋友(同溫層)應該知道,今(2019)年從索羅門群島政府上台後宣布要重新檢討外交關係,近半年經過索方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到最近幾天情勢急劇升級,已有各種風聲釋出,就是索國總理即將在近日內宣布與中國建交,這也意味著建交同時在接受中國「一中原則」的情況下,將與代表另一個中國的台灣斷交。
此時也充斥各種假消息(像是謠傳我國大使館干預內政等),台灣的我們除了看熱鬧、痛罵索國工作小組的報告偏頗、覺得省了一筆矮黑窮乞丐國開銷、以及我國政府外交破功、雪崩式斷交外,有什麼其他的觀察點呢?
索國內閣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中說了什麼?
報告除了結論建議與中國外交關係正常化之外,在建議部分亦有提到如果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將面臨的挑戰,這邊僅摘錄部分。若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
1.如果與台灣維持邦交,希望台灣方面能投入更多資源建立更多元的合作關係。
2.可預期這樣的關係將持續受到中國排擠,而支持台灣入聯的立場終將失敗。
3.若台灣與中國走向統一,將影響當前索國的潛在利益。
其中針對第三點,索國前總理秘書穆阿齊(Andrew Muaki)在受訪時則說的更直接,認為由於台灣明(2020)年將展開大選,他認為若反對黨(國民黨)上台將會緩和台灣與中國的外交競爭(外交休兵2.0),連帶使索國政府無從施力,故此時正是以索國爭取最大利益的絕佳機會。
索國普遍看法:與中國建交 Z>B(利大於弊)
其實從此次索國事件中,我們從網路及傳統媒體上,不難看出台灣與索羅門群島各界有著相當深厚的關係。除了有索羅門群島國會外委會主委發言力挺台灣外、該國第二大省馬萊塔省(Malaita)省長蘇達尼(Daniel Suidani)也在索國媒體發聲挺台。
而以我過去在索國的觀察,索國常民對於許多中國移民早已掌握當地民生物資供應及眾多工作機會,更多的是反感,最有名的便是2006年的排華暴動。所以情感上,索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是很低的(至於對澳洲人又是另一個故事)。
除了情感連結之外,從經濟上來看亦有著反對聲音。根據索國中央銀行(CBSI)近日提出的報告中指出幾點:
1.索國目前債務支出佔GDP的10%,若計入後續即將推動的蒂納水力發電計畫(Tina Hydro),將達到30%。屆時如果與中國建交的話,將可能超過45%,形成國家財政重大負擔。連帶影響政府運作經費。
2.目前美元佔索國外匯存底的64%,如果因外交轉向導致美國已凍結外匯等手段制裁,將造成重大影響。
報告另外還指出與台灣有友邦關係的太平洋島國經濟成長率略高於與中國建交者,以及如果建交後太平洋運動會等經費將須仰賴中國進行融資等問題。
中國銳實力持續影響全球
從前面可知,其實與中國交好背後所帶來的潛在商機具有高風險,但為何許多國家仍前仆後繼的參與其中呢?除了經濟誘因,一方面也是中國銳實力的展現。
如近年除了利用網軍在各國當地社群形塑輿論(正反都有以激發對立)外,透過在當地註冊的法人,以交流名義突破傳統官方管道建立接觸、遊說,也是常見的手段。還有語友邦政要,如議員、次長級官員等便透過這類方式赴中進行訪問,累積下來的能量便透過選舉改朝換代後實現政治目的。
這樣談下來,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為了自身發展謀求最大利益,誘使他國進行競爭屬常情。但謀得的最大利益究竟是國家或是少數利益團體的,則仍有待時間證明。
但處於其中的台灣,除了強化與美日歐盟等合作關係外,面對正式建交的友邦國家們,有沒有更積極的作法呢?
我認為除了要改進過去極具「人道主義特色的援助發展」,改以更重視經濟研究基礎、結合資通訊科技應用為方向外。更重要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我們是生長在太平洋中、和不同族裔一起努力的台灣人(Taiwanese),而不是包山包海包到征服宇宙的Chinese。
推薦閱讀
【我只能送黃國昌到立法院】時力新主席徐永明怎麼擺脫「魁儡」酸語,帶領時力戰勝台民黨?
【外交替代役的第一手觀察】台索斷交最傷是人民!台灣「2 計畫」不可取代,讓索羅門民眾「超愛台」
【只要 2 分鐘!連署台德建交】德國民間發起「3 理由」請願書,說服德國與「民主國」中華民國台灣建交
【網:中國真的毒害全亞洲】南韓爆首例非洲豬瘟!東亞 9 國淪陷「僅台日倖免」
(本文經原作者 黃一中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首圖來源:I am from Honiara, Solomon Islands 臉書粉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