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美貿易戰如今打得火烈,兩國關係持續緊張,有不少台灣人擔心,美國會不會為了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犧牲台灣權益?

時常分析國際政經局勢的粉專水鏡政經學院,透過美國總統川普的個性特寫,與美國國內對中國的一致態度,告訴台灣人根本沒必要過度恐懼。(責任編輯:黃梅茹)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首圖來源:Gage Skidmore, CC Licensed。

文/水鏡政經學院

最近水鏡們陸續收到詢問:川普一下子放出對股市有利的消息,一下子又說要退出WTO,這樣變來變去,會不會對台方案也變來變去,等美方跟中共談好後就犧牲台灣?

我們從川普的人格特質、美國對台定位,以及美國對中國態度轉變來分析⋯⋯

川普性格套用在貿易戰與美中台關係,一體適用

很多人認為川普善變、漫天要價,這都對。但也沒有真的碰觸到川普的性格核心。
我們透過心理分析對川普的性格作了簡單剖析如下:

1.川普使命感很強烈,設定的目標一定要達到。

他在 30 年前就極力認為要消除貿易逆差,只是當時的對象是日本,現在是中國。更重要的是,他競選時的政見,幾乎都實現了。這顯示他設定的終極目標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而且他一定會實現。

2.其友善性極低,不在乎跟對手衝突,以達成目標。

比如 8 月初中美貿易談判談不攏,就直接設定9/1課關稅。然後跟中方談崩了,就出擊中東,拉攏北韓製造中共的麻煩,讓中共不得不跟他談下去。

3.開放性高,會根據籌碼局勢,迅速改變立場。

這也是與之交手的人最痛苦的地方:他對金正恩轉身就走、在美加墨談判最後一刻,威脅向加拿大汽車課稅。5 月中美談判談崩就立刻加稅,轉身 6 月 G20 又露出可以和談的態度。他的對手很難摸清其底線,而當川普危及自己的底線時,就不得不與之妥協。

小結一下川普的性格,其實底線很明顯、目標很明確,接著計算自己籌碼、先漫天要價,視對方能承受程度,拿到最多的成果!在貿易戰如此,美中台關係也如此!

不只是口頭強調,美國國家政策已重新定位台灣是「國家」

昨日(8 月 15 日) AIT 處長儷英傑指出,美國認為,對於任何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的前途,不只是對台灣而是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

換個角度,這是美方在台單位的老大,拿著放送頭說,台灣的安全也是西太平洋的安全,武力侵犯台灣,就是威脅西太平洋的安全

這代表什麼,大家應該都看得出來。

最新的美國國防部太平洋戰略報告,第 30 頁指出台灣是一個國家(country),跟紐西蘭、蒙古、新加坡被列在一起,文字為「這 4 個國家⋯⋯」,而不是過去寫的「3 個國家和 1 個地區」。即便這件事引起中共駐美大使館,對美國防部的抗議,但美國政府還是堅持「不,我們就要堅持稱台灣是一個國家」!

大家可能覺得文字寫寫有甚麼大不了,這其實不了解美國人。

美國是契約精神的國家,政府的策略要寫入契約白紙黑字,背後有很多的判斷、智庫的討論,一旦寫進去後,就代表國家的政策已經定向。

這種寫入契約就執行的精神,即便是川普也不會改變,更何況川普只是用彈性的方式執行契約,而不是改變契約。

那為何美中關係會走到現在的局面呢?

美中已是全面對抗,別太過焦慮台灣會被美國賣掉

看到美國現在友台,有些人又會擔心起來。那是美中關係現在不好,所以給台灣一點位置,會不會改天兩國關係突然變好,台灣被賣掉呢?

這其實是沒必要的恐懼,人可以焦慮,但擔心要有依據。我們說說為何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會大船轉彎,而且惠台是既定政策。

習近平讓美方全面戒備。

2001 年美國幫助中國加入 WTO,柯林頓還給予最惠國待遇,10 幾年的世界工廠出口賺外匯,中國有每年動輒 7% 以上的經濟成長。

但這段時間,中美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美國因工廠外移而失業的人越來越多,而習近平上台後,2014 年提出一帶一路,讓美國驚覺中國的經濟殖民意圖;2015 年提出的「2025 中國製造」,曝露中共不甘於代工製造,更想提升製造業幹掉其他國家的野心,而南海的擴張、北韓中東非洲的插旗,更讓美國全面的警戒。而在美國,全球化後,失業人們的失落,讓川普在 2016 年當選。

到了 2017 年底,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正式白紙黑字,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國」。連過去親中的民主黨,都覺得歐巴馬被中國背叛了,要把歐巴馬錯失對抗中國的 8 年要回來。

美國的工會,都在跟川普說,你如果放過中國,我們的票就不會給你,更不用說國會不分黨派都給川普壓力,要川普打擊中國。

這告訴我們什麼,大船轉向不會是一天兩天,契約化中美對抗、將台灣列為太平洋戰略夥伴,已經是美國的整體戰略。即便,貿易戰可能解決,但國力的爭奪戰不會消失。

這樣對抗的態勢,就算換了總統也一樣!

美中關係有可能好轉嗎?但無法改變美國對中強硬事實

有的,只有一個可能,中共接受美方的貿易條件,同時讓美方覺得中國的崛起不會威脅到美方。

這代表中國要智財權入法、開放外匯買賣、開放雲端。智財權入法除了外國智財大幅漲價,也會讓中資透過抄襲/仿冒/商業間諜趕上外國科技的難度變高;開放外匯買賣將讓中國資金大量出走、房地產岌岌可危;而開放雲端更會讓言論管控變得困難。
智財權入法會限縮中方的科技發展。而開放外匯、開放雲端的結果,則是會危及中共政權。失去政權以及繼續對抗,中共絕對選擇繼續對抗,然後以拖待變,等待美方態度轉變。

我們有幸生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代,見證了 20 年前全球化產業外移到中國,近 20 年的工資不漲;但也同時看見了美方政策的大船轉彎,對中、對台都是。而這樣的改變,不管川普當不當總統,都是這樣。

只要有點邏輯能力,都可以看出現在的國際情勢下,台灣即使不願意完全選邊站,但「該往哪邊靠近一點」的抉擇也不會太難。

這時候還會選錯邊的,是不是我們說的「有心人士」呢?

延伸閱讀

【台美貿易量創 30 年新高】AIT 官員親口證實「台美熱戀」! 直擊美把台企送進東南亞等 5 件事

【美議員酸中國行動愚蠢】中國欲制裁對台軍售的「美企」!美方反堅定:不會轉身背棄台灣人民

【當美國的爸爸很簡單】以色列被美國當「麻煩製造者」,但最終仍靠「以式信念」讓美方死心力挺

(本文經原作者水鏡政經學院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川普的性格側寫與美中貿易戰走勢〉。首圖來源:Gage Skidmor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