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私菸問題至今仍不斷延燒,不少人認為此事恐讓總統蔡英文的外交事蹟灰飛湮滅。面對走私菸,蔡政府似乎打算直接面對問題本身,直言要查到底。

政府出包,該用什麼態度面對問題才正確?(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中央社

關於免稅煙的事,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可以說的,但有些想法還是先擺在這裡。

首先,就我的觀察,目前英派似乎沒有蜂擁去罵時力或黃國昌。我覺得這是對的。一個立委抓弊案,不論時機,不論局勢,這都是他的職責。

面對錯誤,必須有對的態度

其次,目前似乎沒什麼人在牽拖。從蔡英文到林佳龍,至少目前的態度都是要查到底。我希望實際上也可以做到。另一方面,蔡英文的支持者也沒怎麼跑去翻藍營政治人物的舊帳比爛,或是對這個事件硬拗、甚至腦補陰謀論。這也是好事。

錯的事就是錯,這沒什麼好說的。面對錯誤,則必須有對的態度。

十幾年前,台灣的大學生之間流傳著一本社會學入門書,叫《見樹又見林》。這本書裡有個很有洞見的概念,叫做「阻力最小的路」(the path with least resistance)。這個概念的意思是這樣的:社會結構不會「決定」一個人的行為,但是面對任一事件,它會提供個人幾種選擇,有容易的,也有困難的。如果人人都順著最容易的那條路走,那麼社會結構就會繼續維持原有的樣子。

當一個政治事件發生時,從政治人物到一般民眾,都有很多種選擇。前面提到的,從檢討揭弊者,到跟對手比爛,到陰謀論,都是所謂「阻力最小的路」。它們可能符合政治人物或其支持者一時的心理需求、甚至可能符合短期之內的政治算計,但是它們不會解決問題,不會改變結構。

而人參與政治,不論是作為政治人物或是選民,初衷卻是要解決問題,要改變現狀。

出了問題,就查清楚,找到根源,然後改變它。

政治本心:出了問題,就查清楚,找到根源改變它

我一向尊敬的安達充老師,在《H2好逑雙物語》裡面描述過一個經典play:比賽已經廝殺到尾聲,主角之一、千川高校的投手國見比呂即將體力耗盡,卻在進攻時擊出三壘邊線上的平飛球。這時候,理想的做法是放過這顆球,讓比呂安打上壘,然後讓他在壘上消耗更多體力。然而另一主角、明和一高的三壘手橘英雄卻反射性地美技將這球接殺出局。

明和的休息區感到扼腕不已,教練卻說:

「不計較利害得失,根據本能來行動,這才是真貨」。

這是甲子園名門教練的器量,和大物級四棒三壘手的尊嚴。

關於免稅煙事件,我想講的也是這個。錯了就是錯了,事實交代清楚以後,就不用多說什麼了。出了問題,就查清楚,找到根源,然後改變它。

這是我們關注政治、參與政治的本心。

一般政治人物出問題就怪對手、反觀蔡政府直接面對問題本身

時至今日,極端化的政治氣氛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在這種氣氛下,似乎不論出了什麼問題,政治人物都可以把問題轉移到對手的政治手段,並迴避討論問題本身。密室協商被抓包了,可以把議題引導到誰錄了音;議會答詢被恥笑,可以指責議員惡意讓自己漏氣。問題擺在那邊紋絲不動沒人處理,政治人物哇哇大叫,一個個說的都是對手陰謀詭計太奸險;支持者們跟著跑,發明出更多陰謀論。

蔡政府似乎不想這樣。反之,他們目前好像打算要直面問題本身。

這不是一件值得讚賞的事,而只是一件本來就應該的事。

但這終究不是一條阻力最小的路,這個團隊能堅持調查揭弊嗎?蔡英文的支持者能堅持求全責備嗎?

我很好奇。

(註:「關於蔡英文支持者有沒有蜂擁攻擊黃國昌,原文留言區有讀者提出與作者不同的意見。衡諸本事件仍在發展中,原文的蜂擁一詞亦有作者主觀成份,希望讀者自行參考黃國昌臉書以作判斷」。)

推薦閱讀

【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藍委許毓仁:國民黨一直都反對「一國兩制」

【韓國瑜的發電公式】用恨發電!淹水、滷肉飯、礦泉水都是他的仇恨動員公式

【台中人淚:年輕人繼續當房奴】盧秀燕以 38 億賣掉社會住宅用地,還稱「社宅不會跳票」

韓國瑜分裂台灣新招:「反對台獨就選我」網酸:怎麼不是贊成統一選韓國瑜

(本文經原作者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打油詩人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 首圖來源: 擷取自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