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香港民眾還在街上抗議「反送中」,台灣除了被動關注香港的動態,還能做些什麼?

在香港可能受中國的「資訊戰」攻擊狀況下,身為犯罪學專業的作者沈伯洋,告訴台灣政府可以幫助香港的 2 個精準方向。(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為支持兩岸統一民眾在台北市街頭揮舞五星旗。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沈伯洋(美國加州大學犯罪與法律社會學博士、
北大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雖然整件事情跟法律有關係,不過專業的法律論述並不難取得,我光是在 FB 動態牆上就看到很多精準的論述,例如說司法審查的問題,由誰發動的問題,以及執行的眉角等等。這方面 NGO 或許更熟悉。

因此,整件事情的難點並不在法律上。更精確來說,雖然台灣對「反送中」有些精準的法律論述,但問題是誰會看?總不能都在 FB 上面吧?訊息要怎麼送出去?

台灣自己發展一個國際媒體,告訴世界:中國滲透狀況分成幾級

之前跟俄羅斯研究軍事的朋友討論過,他當時提到一件事讓我覺得很有趣味,就是,台灣為什麼不能發展《NHK》、《半島電視台》、《BBC》?台灣在中文世界有獨特的民主地位,也沒有寫英文的困難,結果為何國際媒體最後要報導亞洲的時候,都會變成《央視》的畫面?或者西方記者自己的視角?甚至是已經被滲透的記者視角?

台灣戰略上的定位是自己可以去爭取的。

在這個時候,除了強調港媒或學者可能被 compromise (妥協)之外,更能夠告訴全世界香港議會的問題在哪裡,司法審查問題在哪裡,中聯辦的問題在哪裡,逃犯條例發動權問題在哪裡,law in action 的問題在哪裡,這些都是台灣可以「官方定義」的事情。

因為理論上沒有人比台灣人更理解這些中國滲透問題,而台灣也最有資格定義,光是我們官方提出一個標準,告訴大家中國滲透狀況分成幾級,香港已經進入第幾級,衝突發生的預設措施等,就可以實質幫助到香港。

暴力使用這種事情反而不需要我們「宣導」,國際自然會知曉,但是遊行或暴力的使用是屬於這種對中狀態下第幾級衝突,非致命武器的造成致命傷害,非致命武器造成非致命傷害等等分類,皆可以代表滲透與衝突已經到什麼程度,為何滲透到某個程度是違反諾言,為何承諾一事中國不會遵守?這些問題都是台灣最接近、最有代表性可以論述的事情,更何況這對港人、台灣人是一樣重要的。

我們不是只有李明哲事件,我們曾有大量台商失蹤的事實,我們不講,誰來講?誰來質疑中國司法,以及論述中國司法與香港司法的關係?

不得不做!最能夠應對中國資訊戰的,就是台灣

把事件定義之後,才能夠進一步去呼籲、凍結優惠待遇、制裁港政府、援助重要人士等等。這種定義不能民間做,一定要台灣官方動起來。香港問題直接涉及台灣國安問題,也無干涉內政問題。

官方定義出來之後,民間要做援助,官方要做凍結挑款與制裁,一方面保護台灣人在港安全,一方面給予中國壓力,才會有做下去的正當性。民間也才能知道要動什麼,更能夠去評估相關風險,使傷害降低。

希望各位法律朋友們把相關論述素材送進去(大家真的都太強了),而國安單位就可以趕緊把過往的研究跟法律評估做整合,透過外交的評估,理論上一個晚上應該可以做完。

雖然我們沒有國際的電視台,但是我們可以在這艱困的時刻做出台灣的重要貢獻,何況我們有語言、戰略與距離的資訊優勢。而接下來民間就可以在一個完整的風險評估下決定如何行動(民間援助),在台港人/港生也會有明確方向。

更不要說,根據之前雨傘運動的經驗,中國極可能在兩天之內打資訊戰,而理論上,最能夠應對這件事情的,全世界就只有我們不是嗎。

延伸閱讀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台灣與香港是中國「變好」的希望所在

【台灣也謝謝香港對抗獨裁】香港社運領袖黃之鋒:謝謝台灣支持香港!一起面對習近平的壓迫

【港府是嚇破膽,不是退讓】香港女生揭露:港人如何政治冷感到「3 度進化」,逼政府用暴力掩蓋最深恐懼

(本文經原作者沈伯洋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關於香港〉。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