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民進黨從6月10日晚間開始,進行總統初選「電話民調」,最快13日揭曉誰出線,而雙方人馬在週末時加緊跑行程、拉抬人氣!總統蔡英文9日透過臉書,尋找一位在桃園慈護宮、對她大聲喊「感謝」的年輕人,讓小英在臉書回道:「其實不需要道謝,讓大家都幸福,是總統的責任」。而其實,這類畫面不勝枚舉,不少目睹民眾都直言:「這一幕,讓我一秒落淚」。

因為,當同婚專法通過那一刻,大家都知道民進黨已經堵上2020政治生命;回過頭來,你有沒有想過: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有誰證明過他是為了我們、而不是為了自己在戰鬥?

(責任編輯:黃彩玲)

圖片來源:林艾德臉書

前幾天蔡英文跑行程時,有個年輕朋友不知道是碰巧還是刻意在路邊等著她,當蔡英文經過時,年輕人聲嘶力竭地大喊:「謝謝妳為同志做的一切,謝謝!」
(影片:https://reurl.cc/MgpNK)

不是動員造勢,也不是選舉喊口號,他只是發自內心地,想對他的總統說一聲謝謝,在這個越來越勢利、越來越多算計的社會裡頭,這樣子的感謝已經越來越難得,我會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政治道德從來不只跟行為有關,也跟動機有關,就像郭台銘幫你綁鞋帶跟你的伴侶幫你綁鞋帶,兩者因為動機不同,評價也會有高低。動機的重要性也許現在看不到,但在未來關鍵的時刻就會產生巨大影響,一名為了愛國而奮勇殺敵的士兵,跟另一名為了升官而戰鬥的士兵,即使此時戰功相等,但等到真正性命交關的時候,又或是受到更大利益蠱惑的時候,後者就是不可靠的。

政績也是跟戰功相同道理,一樣的作為,但你的動機是為了人民跟人權,抑或是為了權力跟利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多數時候我們看不出來(不是每個人都像郭台銘那麼假),因為好的作為理想上會跟好的動機相連,例如蓋公宅,你不能說誰努力蓋公宅是為了選總統,這樣的評論是不公平的。

那什麼時候看得出來?只有在政治作為與政治利益相違背的時候。

前朝不敢改革的事,為何小英敢一肩扛起?

這就是為什麼這位年輕朋友會感謝蔡英文,因為公投結果擺在那裡,但她願意為了人權,違背自己的政治利益。相同的事情不只這一件:年金改革,馬英九說是最重要的工作,但他8年不敢改,這種沒有政治利益的改革,蔡英文改了;勞基法修法,目前勞工平均工時史上最低,但資方不滿,勞方也把民進黨罵成資進黨,這種兩面挨罵的改革,蔡英文改了;舉債,馬英九每年增加2,168億,可以蓋重大建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提升支持度,但蔡英文把錢拿去還債;稅改,最笨就是增加免稅額,因為這是幫助收入比平均值低的人,如果是減稅率,那受益更大的就會是收入偏高的族群,人數差不多,但收入高的才拿得出政治獻金;增加營所稅也是一樣,馬英九一路把公司營所稅從25%降到17%,蔡英文又升回去,財團還不跳腳嗎?當然還有轉型正義撤銷不義判決跟收回不當黨產,或是在更久之前一肩扛起即將傾崩的民進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她一件一件做,彷彿自己沒有連任壓力,彷彿個人政治利益從不在她的考量範圍之內

當然,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更是因為她相信她的政黨跟她的團隊不會讓她有後顧之憂,她相信不會有人在她面臨改革反撲時,從背後捅她一刀。

而這也許會成為她從治生涯最大的一次誤判。

檯面上的總統候選人,誰能證明不是為自己在戰鬥?

每個人都有支持心儀總統候選人的理由,但要知道,這個人上台後,中國會給他最大的威脅,也會給他最大的誘惑,就像前面提到士兵的例子,檯面上這些人,有誰證明過他是為了我們、而不是為了自己在戰鬥?除了虛無飄渺的信心之外,你說得出誰像蔡英文這樣義無反顧地抗中為民?「給他機會他會做得更好」這種話,是你沒有選擇的時候說的,但你有選擇的時候,就該選擇一個證明過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個「你覺得」、「可能」、「看起來」不錯的人。

6月10日到14日,晚上6點到10點,是民進黨的黨內初選電話民調,也是決定本土派要由誰來對決中國代理人的一戰,如果你覺得以上有點道理,那麻煩無論是什麼組合,即使是賴、韓、柯的組合,請都回答「唯一支持蔡英文」,這樣兩人的支持度才會有差別。我們都還欠她一句謝謝,但那應該是2024的時候說,不該是現在。

推薦閱讀:

【總統團隊竟記得問版權】導演私下收到「蔡小編私訊」超驚嚇:足可比對蔡英文對小市民態度

【新一季《彩玲敲通告》】「蔡英文沒辦法鼓勵你兒子變同性戀」——12 分鐘解放蔡其昌

【網友看完暴動:好想接到電話】焦糖發民調電話教學圖挺小英,教你接到電話如何不手抖

【執政 3 週年演講逐字】辣台妹:我再講一遍!很堅定很清楚的講清楚台灣立場,不是挑釁

(本文經原作者 林艾德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林艾德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