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五年來,不少支持柯文哲的「柯粉」轉向變「柯黑」,因為柯市長對兩岸關係的態度反覆,明明曾自稱是「墨綠」,近期面對兩岸問題卻變成:「兩岸問題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讓選民實在不解:到底柯的立場跟中心思想是啥?就來看心理師從行為面上的剖析,認為這是柯文哲的「選戰策略」。

(責任編輯:黃彩玲)

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張新偉

#暗黑心理師對柯文哲的看法

今年問我怎麼看柯P的人越來越多、多到還是寫篇專文簡單些。

我覺得從媒體上呈現的人格或行為來分析都會偏頗,與其從柯的言行理解他,還不如從柯的戰略來理解他。

#台灣的政治板塊

我們回到現實層面,台灣藍綠板塊,藍的基本盤大概35-40%、綠大概30-35%。藍綠之外,還有25-35%的空間。

不管是「臺灣政治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藍綠惡鬥。」、「垃圾不分藍綠。」,這都是柯在吸引不滿藍綠的票。

而柯文哲墨綠的出身,近年來偏中的發言,更讓人搞不懂,你柯是變藍變紅了、還是真藍皮綠骨。

我認為這樣的模糊才是柯要的!

#柯的戰略

不同人對柯的詮釋都不一樣。而差異已經大到可以變成光譜:從為了自己想討好中方藍營、統一也無所謂的權力論,到為了台獨、可以忍辱負重都有。

所以包括郭文貴的評價、柯本人對兩岸的發言,都可以是大家各自解讀的素材。但這樣就夠了,透過言論行為留給所有人各自解讀的空間,真的就夠了!讓不滿藍綠的歸向他,讓藍綠都不把他當成第一選項的備胎。

這就是他的戰略!

柯有兩種票,第一種是討厭藍綠、希望一個不貪、為人民付出的領袖,這是他的基本盤,也就是上面的25-35%。

第二種是藍綠的次選項,只要藍綠的先發不行了,弱藍或弱綠的支持者,雖然懷疑、雖然不了解柯,但基於不希望另一方當選,部分人就會棄保到柯。這是他的加分盤。

#柯的生存之道

從選後,柯除了出國營造聲勢,還陸續南下、行程中都有地方樁腳的拜訪,這很明顯是柯的招兵買馬。

從臺大醫院到台北市長,我發現柯最大的不同是,對於生存的思考。他做急診部主任,最差就是討人厭升不上去,但如果身為政治人物,政治生命結束,他就無法發揮影響力,不管是兩岸統一還是獨立。

而市長任期僅到2022,若沒有其他的政治舞台,不管多受歡迎(或討厭)、他的政治生命就會結束。

故,1124後,柯的招兵買馬,是集結政治能量,對象可以是有志公民參政的素人、在藍綠待過的政治人物……。因此,柯選總統不一定是為了贏,也可以是為了自己的黨練兵,選輸了頂多就繼續當市長,但選舉過程幫自己的軍團拉抬,進一步拓展陸軍實力。

從這點來看,不管柯要的是獨立還是統一,選總統對他百利無一害。

#柯的未來走勢

故,除非是他自己或陳珮琪,單看行為,沒人會知道他內心想要獨立(台獨華獨都是)或統一。

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想要獨立,那權力是手段、獨立是目的。反之若他走向統一,那統一是手段,權力才是他要的目的。

而不管基於政治生命,或維持影響力,行為面上,他絕對不能讓別人定位他是哪一個,只要定位,就會自動被藍綠歸位,也就是戰略的失敗。

所以可以想見的未來,他會繼續維持這種讓兩邊都不信任,卻又不得不視為第二選項的路線,直到情勢逼得他不得不表態,或是他成為總統做真實的自己……

模糊是讓人焦慮的,但若政治人物的模糊是為了生存、戰略、讓對藍綠失望者的歸隊,並且享受別人對自己模糊焦慮。

這樣的模糊,不也帶來樂趣,特別是像柯這樣自許聰明的人而言!

#暗黑系列
#柯文哲
#模糊
#戰略

推薦閱讀:

【柯:兩岸問題不答就是最好回答】質詢被問「64」,柯文哲髮夾彎被酸爆:怎麼看到中國就轉彎

【柯 P 與被中國統一的距離】如果柯文哲懂中國的「賽局模式」,就不會狂嗆小英是挑釁者

「韓國瑜市長大概是我們生平僅見,『催眠』做得最好的人!」一一心理師看韓國瑜的說話術

(本文經原作者 Tsai Ming Fa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