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蔡英文臉書。
政治人物看重台灣年輕人的未來,是講口號?還是做實事?
幾位總統候選人,包括朱立倫、郭台銘,都開始大聲疾呼要為年輕人和新世代的未來思考,要開始提出新的經濟戰略與藍圖。但在這些總統候選人中,我最期待能夠提出新經濟政策的一位,是蔡英文總統。
不久前,美國商會剛發佈的2019台灣白皮書中,在「數位經濟」的專章中,很明確地提出一個建議:「在行政院轄下設置一個高於部會的權責機關,針對台灣轉型為新經濟型態時負責規劃及制定方向。」
如果我們的行政院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個「高於部會的權責機關」,我相信可以更有效積極地來處理Uber爭議。如果從依法行政的觀點來看,交通部只是根據法律執行該部會的權責,我不認為交通部有錯。
但我認為這個爭議不是租賃車與計程車之間的課題,而是新經濟與舊經濟模式的戰略議題。我從未吝於表達我對蘇貞昌院長的支持,面對新的科技與網路趨勢,我必須提醒蘇院長,您的交通部正努力地在邁向新經濟的方向上綁好鞋帶,但很有可能已經把兩隻腳的鞋帶綁在一起了。
我有三個建議,除了提醒蘇院長,更希望蔡總統能盡快提出完整的新經濟藍圖:
第一,Uber課題是新經濟模式與舊經濟模式的課題,不只是租賃車與計程車的分業管理課題
這個爭議絕對不是狹義的這個分業和那個分業的分業管理課題,這至少是我們還需不需要如此過時的分業管理框架的課題。我們必須用高於交通部的觀點,納入國家發展、科技發展、以及司機轉型的考量,至少納入國發會、科技部與勞動部三個部會,和交通部一起來解決新舊經濟的國家發展戰略、科技發展重點與勞動勞權保護等面向。
第二,Uber課題不只是國內的產業問題,還是台美關係的科技與國際合作問題
新舊經濟的衝擊,不會只體現在交通運輸業。在台灣,計程車一年的產值估計超過500億,如果我們對Uber的態度如此,在Google與facebook吃掉台灣一大部分網路廣告產值(約400億)的時候,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Google和facebook?我們為什麼不分業保護我們的電視台、系統台、報紙與雜誌?
我們必須盡快積極、明確地討論出一個上位的態度與政策思維,除了歡迎國際的網路企業來台發展外,更要由政府積極出面主導台灣的創新政策。
小英總統曾經說過「透過修法和各層面打造好的投資、創新環境將是未來的努力方向。」我不會說交通部的做法是錯的,但我們在打造好的投資與創新環境的努力,肯定還不夠。
第三,司機很重要,但消費者同樣重要
如果小英總統可以親自搭乘Uber,體驗一下從叫車、搭乘到下車的整體體驗,應該可以立即體會消費者的觀感。我知道身為總統,現在要做這件事非常困難,但至少問問您的國際友人,如果台灣沒有了Uber,會給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國際友人什麼樣的印象?至少問問經常搭乘Uber的兩百到三百萬年輕用戶,如果沒有了Uber,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不便?
坦白說,我不在乎Uber,我在乎的是能不能有全球最好的叫車服務。如果台灣可以歡迎Lyft和Grab落地,這才是一個歡迎新經濟的國家。
我同時也不認為我們應該鄙視或輕忽傳統司機的工作與收入需求,我們應該懇請勞動部積極地輔導轉業甚至給予司機必要的協助,協助司機才是重點,協助更換計程車輛則不一定。我們更應該積極地提出整個台灣新產業、新科技與新經濟的上位戰略,由「高於部會的權責機關」強力引導國家投資,讓台灣張開雙臂迎接難得的機會。
推薦閱讀
【總計超過 700 萬票】握有絕對影響力的年輕世代,2020 年會投給民進黨?國民黨?還是柯文哲?
【現是台美關係最好時刻嗎】川普智囊葉望輝示警:Uber 爭議未解,恐威脅台美簽訂「貿易協議」的發展
【搭 Uber10 分鐘,將以 1 小時計價】交通部修法是保護本土小黃,還是扼殺台灣創新?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蔡英文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