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稱,設「自經區」是為了讓高雄發大財,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也聲援,自經區應該要推動到「全台灣」。然而,當國民黨希望透過自經區來帶動經濟時,蔡政府其實已經利用各種方式,吸引台商回流超過2800億台幣。
讓綠黨透過此篇文章帶領讀者思考,當外商對台擴大投資、台商相繼回流,台灣還真的需要「自經區」嗎?(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綠黨提供。
文/易俊宏、柯士翎(綠黨中執委)
《自由貿易協定》能解決國家間的貿易障礙,那「自經區」呢?
當高雄市長韓國瑜不斷嚷嚷著「自經區」佔據許多媒體版面,我們不禁要冷靜下來自問:什麼是「自經區」?台灣需要自經區嗎?當我們都希望可以豐衣足食、民生溫飽的時候,「自經區」是個良解嗎?
雖然日前在議會備詢的時候,高雄市長韓國瑜連「自經區」的全稱,都不明所以,甚至也惹得其他議員大翻白眼。不過話講回來,進口關稅來作為貿易障礙,是一個國家在扶植國內產業的時候,很常見的方式;這也是國際貿易間,很重要的談判籌碼。例如本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將中國銷美的非高科技商品關稅稅率從10%調高至25%,這就是對中國經濟的一大嚴峻挑戰。因為原本有著廉價勞動力的中國,可以藉此在價格上有所優勢,如今利潤空間都被關稅吃光。
正是因為關稅作為貿易障礙,才會有「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出現;亦即兩國以上,為了促進雙方(或多邊)的經濟發展,允許貨品或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的方式,用具有法律效益的契約,來約定消除國家間的貿易障礙。
韓國瑜稱自經區能讓「高雄發大財」,但發大財的代價是什麼?
回到台灣的情況:當我們都希望「發大財」的時候,要注意的是:「發大財的代價」是什麼?以台灣的經濟實力跟各種產業的優異表現,其實在海外已經有一定的品質保證;在「自經區」尚未有著落的同時,經濟部已經用政策釋出利多:短短五個月內突破新台幣2500億元的目標、近一步直逼2800億大關。
不止是台商回流,國際企業也相繼投資台灣,像是Facebook上個月才有喬遷之慶,正式進駐台北市信義區南山廣場,並持續跟經濟部合作,來協助本土中小企業進入國際。更別提今年三月Google 宣布擴大投資台灣,台灣已成 Google 在亞洲最大的研發基地。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還特別有專文分析何以台灣有如此環境、吸引外資企業的投資。
之所以會有「物價齊漲、只有薪水不漲」的錯覺,並非台灣的經濟發展不夠,而是整體經濟發展的獲益,並未有公平分享給奉獻的經濟個體;這是政府在「資源重分配」(Re-distribution)方面的失能、有機會再專文分析。
這邊先要針對目前爭議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做進一探討。在鬆綁法條、包括人力、技術、產品可以更加活絡經濟的部分,其實目前的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唯獨針對中國例外。
因為當初因為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中,明文限制了中國的資金及相關原物料輸入的規範(第35條)。將近三十年過後,其實助益非常明顯的:MIT標章終於翻轉了粗糙濫製的代稱,進而在國際間建立品質的形象;而這三十年間,中國只有充斥著許多山寨版仿冒品,讓全球各國為這個極權市場頭疼不已,更遑論各式黑心食品了。雖然台灣的食品安全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比起中國國營企業的黑箱與官商勾結,更難有資訊揭露與曝光的機會。
仔細檢視現在的「自經區」草案,就是讓中國人來台灣發大財,而兩岸買辦也能從中獲益,但是卻犧牲了台灣已經建立的國際品牌形象;努力經營了三十年、這樣值得嗎?
什麼原因,讓中國搶著來台「發大財」?
此外,我們大概也可以合理理解,中國人為什麼搶著來台灣「發大財」,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拉警報了:今年在中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總理李克強宣布了29年來最低的一次經濟成長目標。實際上,去年的中國就業研究所報告早指出:是以貿易進出口的人力需求統計,2018年的第三季降幅是53%、第四季降幅是40%,這不但早就預警了。月前,《李四端的雲端世界》節目,直擊了現在中國街頭的失業搶工作實況;而就在上週中國股票大崩盤,不但創下逾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上市公司中有大約1000家跌停。
以上種種,如果我是中國人的話,想趕快拉個墊背的,最快就是台灣了;就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時候,趕快拉個人來陪葬,反正「別人的小孩死不完」(Pa̍t-lâng ê kiánn sí bē liáu.)這種自私心態,在趾高氣昂的極權政府前,並不意外。
北京對台釋出利多?別傻了,中國現在已經是過江的泥菩薩了。作為一個台灣人、而且是在台灣的年輕人,我們不願台灣的產業、成為中國即將崩潰的市場犧牲品。這是我們反對目前自經區草案的原因。
如果還有人不死心,不妨請大家抿心自問:如果通過現在的自經區版本,外國醫生免台灣執照便可在來台執業(草案第50條),有多少朋友願意將自己或親友的生命,交給中國醫生?
推薦閱讀
【綠黨專欄】為什麼台灣 GDP 海放日韓,台灣人卻買不起房?
【綠黨專欄】《華爾街日報》列出「全球最危險核電廠」,台灣 4 個核電廠全數上榜
【綠黨專欄】如果中國「54 運動」沒直接影響台灣,那我們為什麼要關心?
(本文經 綠黨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外商擴大投資、台商相繼回流,為麼還要提自經區?〉 首圖來源:綠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