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圖來源:Photo by B_A on Pixabay。
這個題目包含很多項目,除了軍事國防與國際外交的影響外,來自民間的影響途徑包括:經濟貿易競合、直接的資金挹注與訊息的影響。
這中間有一些灰色地帶,譬如說,中國大陸在投票期間的飛機票打折,算不算合理影響國內政治的手段?譬如說擁有美國國籍甚至長年居住在美國的華裔美國人,資金挹注特定政黨、捐獻政治獻金,算不算合理影響國內政治的手段?這些佔按不表,以後再討論。
我們先討論一個項目:假新聞/不實訊息
這真的是一個古老的命題,過去我們用不同的名稱稱呼之,就叫做謠言。關於假新聞/不實訊息/謠言/誤傳,有三個組成要件,包括源頭、內容、與傳播途徑。
如果先撇開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或政治觀點,在技術或方法上,我們當然可以針對假新聞的源頭、內容與傳播途徑來管控或限制,包括禁止人民接觸某些特定來源的內容,包括禁書、報禁,或是查核內容,檢查內容是否符合某種事實認定標準,或是禁止人民傳播某些正面表列的內容。
除了上述方法外,我認為更完整的做法,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尋找解答。
如何才能夠讓正確完整的訊息,即時地傳遞給設定的對象?
這裡面有非常多的專業技術與戰略設定,但細究之下我們會發現,這同樣也由三個要件組成:源頭、內容與傳播途徑。化約為三個原則,簡列如下:
一、鎖定戰略性的核心支持者,越具體清楚分群越好。
二、促使戰略性的核心支持者參與你的(政治)目標,和你一起發聲、行動與動員。
三、確保其他在網路上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KOL)就算不是夥伴,也不要是敵人。
柯文哲和民進黨在 2014 至 16 年間,上述三點都做得非常好。而國民黨在同一個時期,三點都做得非常糟糕,不僅支持者分群不明確、面貌模糊,也缺乏共同的目標,導致利己的訊息難以擴散,支持者不知道應該或可以採取什麼行動,更不要說捍衛或是主動擴散動員。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 2018 年的民進黨與柯文哲陣營。
2014 年的國民黨和 2018 年的民進黨,把網路上所有反對他們的人,都當成敵人。因為未知和恐懼,便直覺性地採取防衛或敵意的態度。而這個態度,促使我們採用簡單標籤法來看待所有人,好像柯粉都是一樣的,綠營都是一樣的,藍營都是一樣的。
然後我們彼此敵視、猜忌,互相散佈謠言,得出一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結論,而這就是境外勢力得以惡意操作假新聞的溫床。
解藥,就是透過合作建立互信。
如何對抗不當勢力企圖透過網路在台灣建立「假的公民社會」?
透過網路讓恰當的勢力建立「真的公民社會」,有很多事要做,執行起來也不容易,但目標與價值,是非常簡單而清楚的。
推薦閱讀
中國學者來台觀選發現的問題:「包括韓國瑜在內的候選人,誇大了中國的經濟利好」
「別讓白綠互攻!我們要學會利用柯文哲,而不是傻傻中了『境外勢力』的分化」
批踢踢實行身份認證,就能杜絕假新聞嗎——終止假新聞 8 步驟我們自己做吧
【全球我最有 Guts】德國立法約束假新聞,要用 17 億懲罰散布者與網路平台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Photo by B_A on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