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參選高雄時,批評民進黨執政使高雄「又老又窮」,逼得青年必須北漂,近日他又說台南也有類似的困境,許多人開始討論:到底是誰讓青年必須「北漂」?

本文作者就是韓國瑜口中的「北漂青年」,讓他來告訴你,為什麼北漂更多的壓迫來源,是源自於「家」的期待?(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Damien Ferrant,CC Licensed。

文/蔡昆儒

身為一個北漂青年,我一直很想寫一篇文章好好討論韓國瑜這個人,但我想在談論韓之前應該先好好討論這個最近被用到極盡氾濫的詞。

想先問問大家,北漂究竟是「不得已」還是一種「選擇」?

對我來說兩者都是,大概佔了三七比。就資源面上來說,北漂的起點的確是因為幾乎所有排名在前面的大學都在北部,所以理所當然地為了「崇高的理想」,北漂對青年學子來說是一個勢在必行的決定。你說高雄還有中山?這個我們後面再討論。

就現實面來說,大學畢業之後,大多數的北部公司開出的薪水都比南部優渥很多,為了累積個人職涯的經驗值,大多數人還是會繼續留在台北。

以上就是屬於韓國瑜版的「北漂」所造成的原因:高雄又老又窮,薪水很低,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

更多的壓迫來源,是源自於「家」的期待

再來我要談談「選擇」的部分。會選擇開啟這趟「北漂」的旅程,佔了絕大多數,都是想離開「家」。這跟「南漂」的道理相同,所有甫掙脫學測、指考以及長達六年(國中+高中)不斷在考試中度過的學生,誰想繼續留在這個充滿壓迫的城市?何況更多的壓迫來源,是源自於「家」的期待。

於是年輕人與猛獸出閘般逃離熟悉的都市,可以躲得越遠越好,不行的,至少也要到一個不用住在家裡的地方上大學。這就是為什麼高雄即使有中山這樣的學校,也無法留住大多數的北漂青年。

爾後大學畢業,理當應該可以功成名就回到家鄉。但在大學璀璨的四年內,你在這裡累積了生活、朋友、記憶,四年前在高中畢業紀念冊上寫著「友誼長存」的朋友們,也許還有聯絡,也許不再聯絡,他們都已經缺席了你人生中最自由、最精彩的四年。

你可能會找到一個理想的好工作,也可能渾渾噩噩,找到一個不怎麼樣的工作過著不怎麼樣的人生,然後告訴自己,還在尋找目標。可你就是不願意「回家」,人生已經夠難了,「回家」意味著受到更多的侷限。你已經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要往哪裡去,怎可能願意捨去最後一點流浪在外的自由。

移動(mobility)本身就是一種資本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移動(mobility)本身就是一種資本。你遠在他鄉,無論過得好或過得不好,在家人眼中都是一種成就。而那些留下來走不了的,更多時間得到的反而是冷眼相待。

「為什麼你不能?」、「誰誰誰的孩子現在在哪間大公司工作」、「誰誰誰現在都月入60k了你還在領22k」

這就是標準的台灣人,什麼事都可以比,別人的孩子永遠比自己的好。試問,在這樣強大的推力之下,願意留下來的人有多少?久而久之留在家鄉的人,無論是老的少的,都形成一股強大的悶氣與怨氣,「又老又窮」這句話成為了某種開關,打開了高雄人積怨已久的心情。

與其說高雄人悶太久,不如說是高雄的國民黨悶太久。

那些每天在新聞上喊著「韓國瑜讓我回家!」的北漂青年們,韓國瑜當選後,你們真的會回家嗎?

推薦閱讀:

若嘉義沒被中央法規框住 —— 阿里山鐵道文化與山區產業或許能有更多可能性?
說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故宮南院門票免費,你會不會更想去逛呢?
「今天才發現,原來北漂是一句髒話」——逼高雄青年北漂的是國民黨不是民進黨
互咬「高雄北漂」是對方害的,難道藍綠沒踢皮球就不會選了嗎?
北漂族淚白流!競選片遭控抄襲,韓國瑜竟稱:不應在小的技術問題打轉

(本文經蔡昆儒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Damien Ferrant,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