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作者陸之駿先前發表過對當今 2018 台北市長選舉的評論〈【陸之駿專欄】麻煩給我不能支持柯文哲的理由,國民黨復辟對台北真的比較好?〉,表明不該給予國民黨捲土重來的機會;如今對於 2020 年的戰局,他也有話要說。(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陸之駿

妨礙蔡英文2020年連任的一切政治動作,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造成中國國民黨再度復辟。

回顧民進黨過去勝選執政

2000年,陳水扁是在國民黨分裂、連宋各自參選的狀況下,僥倖脫穎而出。2004年,要不是因為拼命割喉,加上兩顆子彈的意外,陳水扁能否連任?仍在未定之天。結果,也僅僅以29,518票險勝。2008年、2012年民進黨大敗。2008年輸221萬票;2012年輸80萬票。

2016 年,民進黨蔡英文獲得 6,894,744 票,大贏國民黨朱立倫 308 萬票。即便泛藍朱宋合計,也只有 5,390,226 票,仍差蔡英文 150 票。蔡英文是怎麼從 2012 年的 6,093,578 票,增加為2016年的6,894,744票?這成長的80萬票從何而來?這才是思考2020年問題的關鍵。

很簡單的道理:2016年蔡英文的689萬票,是民進黨 (包括黨外)自有選舉以來的全國得票歷史新高。這就很明顯,蔡英文拿到的票,有相當的比例,是「傳統」民進黨所拿不到的。這一部份選票,更是「獨派」完全沾不上邊的。

2016年民進黨的勝利方程式,是「傳統民進黨+蔡英文」

「蔡英文」是什麼?

最明白的概念,就是她本人一再宣示的「維持現狀」;維持現狀的概念,從蔡英文2012年的「台灣共識」發展而來,從相對含蓄的共識建立,發展成直白的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自蔡英文執政以後,不僅只是一個口號,同時也落實成政策。

兩岸關係,誠如預料,中國一再打壓,但蔡英文政府對內強化國防、對外和美日友好而堅守不挑釁、不當 trouble maker 的分際,確保著台灣維持民主選舉制度、司法獨立、關稅貨幣獨立的基本現況。

我們或許可以挑些毛病,說什麼兩岸關係沒搞好、國際活動被打壓、邦交國被斷交的毛病,但在大是大非上,蔡英文終究做到了兩岸沒有爆發戰爭、台灣國家制度得以維繫實施運作的最起碼要求

很多政策,譬如經濟、勞工、司法等方面,蔡英文政府的確做得不夠好,這是造成她民調低靡的原因。但這些不夠好的部分,很大部分來自過去的積弊沉痾。不單只是馬英九執政8年的擺爛,也包括陳水扁執政時期的政局迭蕩以及沒遠見,更甚至是李登輝執政後期的黑金歷史殘遺。

蔡英文的改革,沒有立竿見影,但她至少維持著現況不再惡化。

獨派所帶來的威脅

很肯定的一點是:蔡英文的民調低靡,絕非來自她「不夠獨」。但當下給她帶來她巨大壓力,甚至妨礙她連任的,恰恰是高舉台獨公投大旗的喜樂島,以及溫柔突破公投門檻、意味著有總統連署實力的東奧正名運動。

「獨派」意圖在2020年推出另一組總統候選人的傳聞,圈子內謠傳已久。傳聞中可能的方式,可能是「黨內挑戰」,也可能是「獨立參選」。長遠來看,兩個本土政黨在台灣形成可以輪替執政,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是健康好事,可以使民主制度更加深化鞏固。

但2020年,是好的時機嗎?這卻是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

2020年「泛綠」分裂的結果,最可能造成的是國民黨復辟。這就好像2018年,泛綠選票在台北市分裂支持柯、姚的結果,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丁守中當選、國民黨復辟。
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必須分別對待,這是政治常識。為了解決內部矛盾,而使敵人有機可乘,「意氣用事」可能已是最輕的譴責。

喜樂島與東奧正名造成蔡英文連任、民進黨持續執政的威脅,同樣的,把台北市長選舉戰線擴大到全台灣的柯P「認同卡」,也使蔡英文如芒刺在背。而這一切妨礙蔡英文2020年連任的政治動作,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造成中國國民黨再度復辟。

延伸閱讀

【陸之駿專欄】麻煩給我不能支持柯文哲的理由,國民黨復辟對台北真的比較好?
【陸之駿專欄】蔡英文洗乾淨了總統金字招牌,但人民的 G 點到底在哪裡?
【陸之駿專欄】不想當選、又硬要參選!桃園市民應該唾棄這種候選人

(本文經專欄作者陸之駿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