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中央社
曾經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廠,占全台發電量37%的深澳電廠,今年3月擬在深澳灣新增防波堤區隔航道,供未來漁船進出漁港,但由於位於「瑞芳水產動物植物繁殖保育區」,引發環評問題;從新建到擴建,再吵到乾淨的煤,深澳電廠的爭議從今年3月便開始延燒至今;如今卻被爆出可能要暫緩工程。
為了選情,政策請讓步
根據新新聞的報導指出,目前在府方的關注之下,行政院態度已轉向停建深澳電廠,雖然這項報導並沒有得到總統府官方的承認,且總統府也強調政治力並不會介入深澳電廠興建事宜,但仍不妨礙我們針對這項髮夾彎的決策做出猜想。
考量到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再看看前天(7/31),國民黨北北基宜桃市長參選人發動大串聯,聲明連署「反對興建深澳燃煤電廠」公投;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還點名總統蔡英文要給市民一個「明確的說法」,很明顯的深澳電廠的影響早已超出環境爭議。
而關於停建深澳電廠一說,早在今年3月環評通過時就不斷有環團與民間組織奔走於體制中,不管訴諸環保還是政治影響,希望可以停建深澳電廠;相反的,為了讓電廠如期完工,行政院不但讓經濟部放話說「北部缺電」,更曾試圖借助新北市長朱立倫、參選人侯友宜的民意加速推動工程,其中雖然出現過暫緩興建的提議,但通盤評估之後,仍決定依計畫進行。
如今大選倒數接近一百天,綠營應該也意識到深澳電廠將會成為藍營矛頭全力針對的選戰議題,在民意的操作上很可能帶動「支持電廠繼續擴建投民進黨;反對電廠擴建投國民黨」的風向,屆時綠營在北北基宜的選情恐受打擊。
顧問與經濟部互相打臉
根據新新聞的報導指出,國策顧問劉進興在觀察深澳電廠的相關數據後認為此項案件「在政治上扣分,而就專業上也沒有必要性」,提議停建並得到陳菊的認同;雖然賴清德仍傾向支持台電的說法,認同深澳電廠的必要性,但此時的行政院與台電的態度已然轉向;深澳電廠被視為是2025綠能發電20%的替代方案。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曾經調查風險中心研究數據,透過比較高、中、低三種尖峰負載成長率情境,並推估淨尖峰能力。得出即使是在北部地區(北北基、宜蘭、桃園、新竹)高度用電的情況下,仍然有15%的用電餘裕可以作為預備,這無疑是打臉經濟部與台電23日召開深澳電廠對外說明會時的發言。
如何反對以前的發言
所以比起北部會不會缺電這種問題,現在的深澳電廠更像是九合一大選中藍綠角力的籌碼,而綠營為首的行政院與台電甚至是賴清德,接下來的難題無非是要如何安撫產業界;以及如何面對3月前頻頻開記者會「宣達」深澳電廠重要性的發言,畢竟『打造「世界第一流」的深澳電廠』這種話可不能打個哈哈就過了。
推薦閱讀
透過印度的案例,台灣除了爭議不斷的核能發電外或許還有新出路?
台灣填鴨教育製造太多考試機器,關於長大後的生活孩子一無所知
蔡總統目標實現「非核家園」但要怎麼做?15 張圖看懂「核能電廠除役」在做什麼
【陸之駿專欄】為什麼反核跟反塑一樣重要?
參考資料
- 《新新聞》:〈深澳電廠傾向停建 就等賴清德拍板〉
- 《新頭殼》:〈深澳電廠在吵什麼?三大爭議一次看懂〉
- 《資訊環境中心》:〈【資訊圖表】莫讓深澳電廠成為能源轉型絆腳石〉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