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近幾年,民粹主義不僅在全球盛行,也在台灣流行。最近館長怒轟政府捐錢給 WHO 根本不顧民生,也被視為民粹式語言。
作者藉由報告裡的知名領導人羅斯福總統、希特勒、墨索里尼案例,挖掘民粹主義在全球崛起的原因,而這樣的新意識將為全球的民主政治、經濟、甚至企業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片來源:One spot, CC Licensed
文/朱昂
過去一年,全球的民粹主義在大規模抬頭,並且以特朗普通過發推特影響全球股市的波動而達到了一個頂峰。從定義上看,民粹主義指的是平民論者所用戶的政治和經濟理念,這個理念擁護平民掌控政治,反對精英或貴族掌控政治。那麼,每一次民粹主義崛起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其對全球和各國經濟發展又會有什麼影響?
今天偶然看到了一篇橋水 2017 年關於全球民粹主義的深度報告,做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本人將一部分內容做一些翻譯和大家分享。
民粹主義創 1930 以來新高
其實許多人對於民粹主義的感受不會很深,在過去幾十年中民粹主義的出現非常少,僅僅在某些發展中國家,比如委內瑞拉的查韋斯,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爾特等。在發達國家中,很長一段時間民粹主義都消失了。但是最近幾年這個勢頭開始崛起,我們看下圖發現民粹主義已經達到了 1930 年的高度,那一次之後就引發了世界大戰。
這個圖是基於所有發達國家政黨中,民粹主義獲得投票的比例。包括了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當然資料統計口徑會有些不同,1930 年的情況不完全等同於現在。但是我們更多希望大家從這張圖中,能夠明白全球民粹主義在今天是多麼的嚴重。
橋水在 2017 年 3 月的這份報告中,就精准預測到了民粹主義在未來一年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他們認為未來一年民粹主義對於經濟影響會比傳統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更加重要,甚至將影響未來一年的全球關係。
通過對於 10 個國家,14 次民粹主義事件的研究中,橋水也發現了一些共性,他們通過研究對於民粹主義有幾個關鍵字定義:普通人掌權,攻擊現有利益者,貧富差距拉大,人民對於政府的效率不滿意,需要強大的個人來更好掌控政府,保護主義,國家主義,軍事主義,企圖影響甚至控制媒體。
下圖是 1930 年代左右,兩次世界大戰全球湧現的一批民粹主義領導人。當時的共性就是經濟增長疲軟,貧富差距擴大,債務比例較高,對於目前的政黨和金融業進行攻擊。
案例一:美國羅思福總統
美國歷史上有兩位羅思福總統,這位是 30 年代的 Franklin D Roosevelt(後面一個是Teddy Roosevelt)。他並不完全算民粹主義,只能說半民粹。我們都知道 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是美國歷史上經濟最糟糕的階段,那時候其實和現在的美國經濟有部分類似的地方。
1)債務達到了泡沫階段,導致經濟和市場見頂(1929和2007年)
2)利率水準接近0,帶來經濟衰退(1932和2008)
3)印鈔帶來的去杠杆(1933和2009)
4)股票市場經歷一次反彈(1933到1936和2009到2017)
5)經濟週期性復蘇(1933到1936和2009到2017)
6)央行開始收緊,帶來一輪自我迴圈的經濟回落(1937)
那個時間段美國經濟特徵就是貧富差距很大,和今天有些類似。當時全美最富有的前10% 人群,擁有 85% 的資產,今天這個比例是 75%,但是也是創了過去 50 年的新高。當然,那時候的失業率遠比今天高。
當時美國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移民人口比例非常高,這直接導致了後面有一段出臺了禁止移民政策。當然,那時的美國移民,今天已經都是真正的美國人。他們並非有色人種移民,更多是來自歐洲的美國第一代移民。
案例二:義大利,墨索里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義大利的經濟經歷了嚴重的下滑,通脹高企,失業率更高。而且一戰之後大量的軍人無所事事。當時許多人移民去了美國,但是後來美國的移民收緊,導致這些人更加沒有去處了。在墨索里尼上臺之前,四年內換了四個總理,國家主義情緒飆升,墨索里尼也是利用軍隊獲得了最高權力。
墨索里尼的主要政策包括,控制私有企業,讓國有經濟占到經濟的四分之三;貿易保護主義,提高很高的關稅;公開禁止猶太人參與到經濟中;控制媒體;強硬的外交政策;政府刺激經濟。
案例三:德國,希特勒
可能是影響最大的民粹主義者,希特勒當政的背景也源于財富分配不均衡。在 1920 年代,德國最富有的前 10 %人口,擁有國家 40% 的收入。這個貧富差距,是德國歷史上最高的一次。而且當時的失業率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當時德國的外交政策也很弱,在凡爾賽協議下,基本上被英國和法國壓制,這讓許多德國人忍受不了。納粹的投票權越來越高。
於是,反對弱外交政策的希特勒獲得選票越來越多。作為墨索里尼的學徒,曾經當過兵的希特勒獲得呼聲越來越高。當年他給墨索里尼寫過一封信,裡面有一句話的原文是「What will rank Mussolini among the great men of this earth is his determination not to share Italy with the Marxists, but to destroy internationalism and save the fatherland from it.」。
1932年4月的總統選舉中,希特勒獲得了 37% 的選票。納粹獲得選票的增量,在於那些之前不投票的選民,他們許多人是中低收入的工人,曾經的保守派,農民。在1930年代的那次選舉中,新增的投票人數超過了400萬,接近15%的增幅,他們都是來支持希特勒的。
希特勒上臺後的主要政策就是中央集權主義。其中分為幾個部分,第一控制了勞動力,勞工局;第二,工業企業的政府化;第三,大量印鈔來創造需求;第四,限制匯率管制和價格控制。下圖是德國股市在希特勒上任後的表現,股市基本上還是上漲的。
案例四:西班牙內戰,法蘭西斯科·佛朗哥
簡單介紹一下這位領導人。佛朗哥出生于海軍軍官家庭。1928年任新成立的薩拉戈薩高等軍事學院院長。1936年7月18日聯合其他反動軍官發動反政府武裝叛亂,挑起西班牙內戰。10月被推舉為「國家元首」並任叛軍總司令,晉大元帥。1937年4月成為長槍党黨魁。由於得到德、意法西斯支持和英、法等國採取「不干涉」政策,以及軍隊武器裝備和訓練素質佔優勢,最終獲得勝利。
1939 年內戰結束後,成為終身國家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幫助希特勒侵略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被各國孤立,但和美國保持親密的盟友關係,因為美國的援助,西班牙成為工業化的發達國家。1947年自任攝政王。1969年指定胡安·卡洛斯為王位繼承人。1975年逝世於馬德里。其死後胡安·卡洛斯登上王位,實行民主改革, 西班牙結束獨裁統治。
我們再來看看西班牙經濟在1920到1940年的情況。當時整個當權政府效率很低,政府的力量越來越小,軍隊的力量越來越大。到了1931年,整個國內的掌權者開始向左翼傾斜,在後面直接導致了西班牙的內戰。在佛朗哥當權的時候,他也是實行集權統治,有很強的保護主義傾向,以及很強的國民主義政策。整個國民在經歷了幾次大戰後,資產價格都大幅縮水,農業和工業經濟同時萎縮,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下圖是弗朗哥當政前,西班牙股票市場的走勢。
案例五:日本,軍事力量的崛起
在一戰前的1912年日本負有19億日元債務,戰後不但全部償清,且進而成為擁有27.7億日元的債權國。日本軍國主義專靠戰爭掠奪而致富,這種暴發經濟具有很大的虛弱性,潛伏著巨大的危機。雖然重工業為戰爭需求而畸形發展,但基礎工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後。農村中仍處於寄生地主制統治之下,農業生產力很低,生產規模小,破產農民不斷增加,城鄉人民生活貧困。
1929年10月,自美國首先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尚未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的日本經濟受到了新的衝擊。日本政府1929年11月宣佈自1930年1月11日開始實行「黃金解禁」,試圖促進出口,振興經濟,同時實行通貨緊縮政策,藉以擺脫危機。然而「黃金解禁」帶來相反的結果,黃金外流1930年達27552萬日元,1931年外流43310萬日元。另一方面,通貨緊縮又招致生產萎縮,原材料價格猛跌。
據統計從1930年6月到1931年6月,原材料下跌21.6%,生產資料下跌29.3%,消費資料下跌16.7%。從股份市場看,以1924年1月的股票價格指數為100,則1929年6月為104,1930年6月下跌到74,同年10月進一步跌到63。
危機還進一步使日本金融業遭受打擊,據大藏省調查,全國普通銀行774家之中,有58家被迫停業。許多中小資本被兼併或削弱,1930年至1931年減削資本總額達73000萬日元,被解散公司資金達104000萬日元。大量工人失業,工資指數急劇下降,而一些大公司壟斷組織資金膨脹,卡特爾和托拉斯進一步發展,危機還波及到日本的海外殖民地與半殖民地,滿鐵的收入也急劇減少,1931年還出現了創建以來的第一次赤字現象。
1919年,與義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組織出現的同時,日本法西斯的鼻祖北一輝,寫出了《國家改造案原理大綱》(1923年發行時改名《日本改造法案大綱》),要求對日本實行法西斯主義的國家改造。翌年,北一輝與大川周明組建了日本第一個法西斯團體「猶存社」,該社以北一輝的《大綱》為指導綱領。他們的根本目標,是建立法西斯專制,要「基於天皇親政的本義」,「打破以黨利為主的國策下之政黨政治陋習,以期億兆一心,實現國民理想之皇國政治」。
下圖是這個階段日本股市的走勢:
民粹主義抬頭的共同性:貧富差距加大
最後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由於全球經濟增速大幅度放緩,低利率伴隨著相對的低通脹。各個央行都希望刺激消費,通過寬鬆的流動性拉高通脹。然而在低迷的實體經濟增長背景下,通脹一直起不來,經濟整體修復也是進二退一。導致央行必須不斷保持寬鬆,來迎合「politically correct」。
過去的十年,我們也真正發現央行並不獨立。寬鬆的貨幣背後是貧富差距拉大,越來越多的錢進入優質資產。擁有優質資產的人財富大規模提高。擁有優質資產的國家和其他國家拉開差距,擁有優質資產的公司也和普通公司拉開差距。這就是今天全球社會的根源。
我們先看下面這張圖,就能認識到如同 mad king 一般的 Trump 為何有如此高支援率。
從2000年以來,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水準是下滑的。美國家庭收入中,只有在最高收入前80%分位的人出現了增長。這背後就是美國的大部分中產並沒有享受到過去十幾年經濟增長的果實。相反,全球化帶來的是他們工作被中國,被科技所替代。
而金融,互聯網領域中具有優質資產的人收入不斷提高,特別是經歷了金融危機後,美國家庭貧富差距加大。我在美國的同學也跟我說,原本那些拿著高工資的汽車生產線工人,郵遞員,醫院設備調試員等收入都出現了下滑。但是華爾街,矽谷最優秀的一批人收入大規模提高。
上一輪互聯網泡沫最優秀程式師的工資大概是25萬美元,這一輪互聯網泡沫大量程式師年收入已經超過了100萬美元。而美國總統大選是一個popularity test。Trump的政治方案雖然聽上去瘋狂,但符合了大部分美國人的心意。利率不斷降低所導致的貧富差距拉大,終於在今天的美國全面爆發。
本圖解釋:2000年,2007年以及2014年到今天美國家庭收入變化。50%分位家庭從2000和2007年到今天的收入是下滑的。
在中國,同樣的事情在發生。持續寬鬆的信貸政策以及低利率帶來了資產價格的泡沫。過去幾年最顯著的就是北上廣深房價上漲,中國樓市已經是目前人類最大的一次泡沫之一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高達38倍為全球最高,北京和上海也在30倍以上,排名第四和第五。
過去幾個月,關於房價的研究和討論遠遠超過股市。更可怕的是,在經濟增速向下的大背景下,大部分人的收入已經難以高速增長。如此高的房價收入比,無法通過更高的收入增速來消化。而在這個過程中,顯然擁有資產的富人財富繼續增長,沒有資產的窮人變得越來越難翻身。經濟增速放緩,資產泡沫拉大貧富差距,社會流動固化,這也導致了中國目前一系列的問題。
公司貧富差距拉大
貧富差距的拉大不但發生在家庭,也同樣發生在公司。低利率帶來了更便宜的流動性,這些流動性不斷湧向回報率更高的公司,最終導致優秀的公司獲得的資源越來越大,大幅拉開和普通公司之間的距離。
今天,全球大約10%的上市公司掌握了80%的利潤。收入規模在1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擁有全球60%的企業收入以及65%的市值。大公司市值集中度提高在美國尤為明顯。名義GDP中來自於前100大公司的占比從1994年的33%提高到了2013年的46%。
另一邊,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從1997年的6797家大幅下滑到2013年的3485家。我們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大公司越來越大。今天前100大公司的市值目前已經超過了16萬億美元,而這個數在2009年只有8.4萬億。我們會驚奇的看到類似於 Facebook、亞馬遜這樣的超級大盤股能夠實現一年翻倍的行情,而許多中小市值的公司股價卻下跌了70%以上。互聯網被幾大平臺公司壟斷後,創業反而越來越艱難。
延伸閱讀
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成歐洲希望?《經濟學人》:自由主義依舊能勝過民粹和民族主義
從「柯粉現象」分析全球民粹:為何民粹領袖會受人愛戴?關鍵是他們不拘謹的魅力
世界各民粹政黨行情都上揚,唯獨台灣的時代力量因「自殘」而下跌
(本文經原作者 點拾投資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吞噬一切的民粹主义,根源到底是什么?〉。首圖來源:One spo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