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因為地鐵系統時常出包,希望向台北捷運公司取經,但其實新加坡的地鐵成立時間足足比台北早了9年,更曾是台北捷運的學習對象,何以今天兩者的角色對調了呢?

由當地政府實質擁有的媒體CNA在一篇專訪中,對台北捷運做出這樣的描述:「從引起公憤的一連串停擺,到成為全世界最可靠的地鐵系統。」達成今天這種超高水準的表現,原來也是北捷從錯誤中漸漸累積起來的實力。以下是新加坡媒體整理出來的6個讓北捷浴火重生的方法:

1.每週例行技術會議

北捷總經理顏邦傑指出,2003年因為一系列的嚴重錯誤,而開始了每周一次的例行會議,會議重點是發現問題、討論如何解決問題。20年下來,大大小小的問題被匯整成7千多條SOP,除此之外,定期的複習、更新SOP也幫助員工能更快的排除各種疑難雜症。

2.危機處理

北捷車處行控中心主任許泰銘強調,危機發生時,5分鐘內廣播是一個標準,但在知道狀況將擴大的情形下,3分鐘就會開始作持續性的廣播。良好的危機處理制度,其實也是北捷從錯誤中學習的成果,北捷2003年超過一小時的誤點多達6次,一步步改進到今天接近100%的準點率。

3.完善的維護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每天只有3個小時的維護時間,北捷自行訂定了「關鍵安全項目」,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優先檢察這些項目,讓安檢的效率最大化。當然,要達到好的工作效率,員工的身心健康也是主管們必須列入清單的重要管理事項,盡力替員工解決問題,就是替公司解決問題。

4.相當長的平均在職時間

北捷員工的在職時間平均10年,是新加坡的兩倍。較長的在職期間,讓工作的經驗得以完善的保留、傳承下來,這個成果來自北捷嚴謹的用人機制,在第一階段就讓應徵者了解工作的辛苦,刷掉無法承擔的人,留下最合適的員工;以及這份工作的高穩定性、額外受到市民的肯定,員工才樂意待這麼久,公司才能穩定發展。

5.市民的認同

我們習以為常的捷運志工,對新加坡來講是相當特別的一件事!他們認為,台北捷運因為受到市民的高度認同,才有辦法成為民眾從事志願服務的選擇之一。另外,北捷臉書的經營相當良好,不只達成與市民溝通的效果,更能讓政府當局即時的了解捷運站發生的突發狀況。

6.發揮「公共財」精神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市長柯文哲在接受採訪時說,北捷的票價20年來不曾調漲,這是因為捷運對於整個城市來說,是像空氣一樣重要的「公共財」。儘管票價便宜,北捷仍能從廣告等業外收入創造收益,2016年,北捷的收益達到6千8百萬。不過,捷運載客的本業所造成的巨大虧損仍是必須盡力處理的問題。

最後,北捷的員工們告訴前來採訪的主持人,他們相信北捷自己能撐過難關,那麼新加坡一定也可以!

推薦閱讀

北捷無名英雄的故事:為什麼捷運車門打開前就有人在等著視障者了?
桃園人抱怨「機場捷運無助桃園繁榮」——拜託!機捷本來就不是蓋來強化桃園建設啊
【為北捷犧牲卻被遺忘的一群人】為蓋捷運飽受骨頭發黑「潛水夫病」折磨,卻 20 年等不到市府關注……

參考資料

How Taipei Metro Transformed Itself | Talking Point | CNA Insider
北捷躍升國際 新加坡媒體做深入報導
CNA Insider
【真沒想到~】新加坡急洽北捷 因自家地鐵淹水又撞車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首圖來源:billy1125,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