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勞基法修法爭議,讓賴清德被網友狂酸「缺德」。然而蔡英文作為總統,選前又曾說出「勞工是我心中最軟的一塊」,對於如今的修法內容也應該負起責任。

勞基法的問題,在於民進黨不斷用「勞工也想加班啊」掩飾傾向資方的事實。這篇文章用一個比喻告訴你,為什麼從勞基法修法,看出馬英九和蔡英文這兩位名字裡都有「英」的總統,邏輯根本一模一樣。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Hao Chuang

馬英九有句名言曾經傳誦一時:「一個便當吃不飽,那你有沒有吃第二個?」這就是兩個便當的笑話。

在這個故事裡,抱怨的民眾遇到的困境是:便當縮水了。同樣的價格買到的便當,份量比以前少,要不然就是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同樣份量的便當。

便當縮水的原因是馬英九的 22K 政策和油電雙漲,因為物價上漲,所以便當縮水,便當只是象徵物,只是舉例說明,同樣的金錢,能買到的食物變少了。民眾真正在抱怨的是「薪資下降」和「物價上漲」這兩件事。而這兩件事都是馬英九的施政引起的。22K政策影響了薪資結構,油電雙漲驅動了物價上升。

「兩個便當」的故事,並不是關於同理心的故事,也不是關於飢餓的故事,而是一個馬英九逃避問題的故事。一個便當吃不飽的關鍵在於便當縮水,便當縮水的關鍵在於經濟政策。但馬英九只看得到「肚子沒飽」這個表面上的問題,只想得出「吃兩個」的解決辦法。只看得到表象,看不到真相。只會處理皮毛問題,不會處理結構問題。

一份薪水吃不飽就再做第二份啊──民進黨的思考等級和馬英九差不多

「正常工時賺的錢不夠,想要加班」也是同樣的問題。勞工的問題是「一份薪水吃不飽」,而民進黨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再做第二份工作」。這種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跟馬英九簡直一模一樣啊!

正常的人思考便當問題應該是這樣想的:一個便當吃不飽,那就想辦法從供應方增加便當的份量,也就是降低物價,或者從購買方增加購買力,也就是提高薪資,進而提高「一個便當」的約定通貨價格進而補足份量。從而達到「一個價格合理的便當就能滿足一餐的需求」的目的。

同樣的,正常的人思考「正常工時賺到的薪水不夠用」的解決辦法,應該是提高工資(收入)或者降低物價(支出),讓勞工的收支平衡,從而解決「不夠用」的問題。但是民進黨選擇了一條和馬英九相同的詮釋路徑,相同的思考脈絡,想要用「加班」、「第二份工作」來解決正常工時條件下生活資源匱乏的問題。

現在的民進黨和當年的國民黨,都選了一條「異於常人」的另類思考路線。難道說,名字中有「英」的人,思考模式都是這樣相似的嗎?

(本文經原作者Hao Chuang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中央社)

推薦閱讀:

蔡英文:我相信年輕人不會被打敗──小英選前貼文被鄉民翻出狂酸「幹話女王」
這個理由讓吳敦義 2020 總統大選,碰蔡英文或賴清德都必輸無疑
【賴清德說通勤不算上班】有司機的不要出來嘴!你知道勞工上班轉車多想炸掉車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