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這本書:《臺灣沒說你不知道》】
身分證字母「Y」當時因為蔣中正官邸位置以及當時陽明山管理局擁有行政權限的關係,被單獨拉出來代表「在陽明山擁有戶籍」的市民。在民國 64 年之後,因為縣市層級轉變,政府去除陽明山管理局的行政權限,這個英文字母也就隨之廢除。(責任編輯:余如婕)
中華民國身份證字號第一個字母代表著不同的縣市,這已經不是秘密了,但有人可能誤以為這個字母就代表著出生地在哪,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其實身分證的首位字母代表的意義是出生後首次登記戶籍地所在地。也就是說,如果出生在臺北市(代碼 A)的醫院,之後卻在基隆登記戶籍,那麼身分證字號就會是 C 開頭的。
而在民國九十九年臺中縣市、臺南縣市與高雄縣市合併升格以前,原本由 A 到 Z 都各自有其代表的縣市字母(請見下表),但是卻獨缺神祕的 Y 字母,到底是怎麼一回 事?這個神秘的 Y 字母原本在民國六十四年以前都還有被使用,一直到之後才廢除不 用。
這麼一說,像是臺中縣的 L、臺南縣的 R 和高雄縣的 S 等三個字母於縣市合併之後就停發不用,以此推論可以得知是有縣市被廢除的意思囉?
是的,這個神秘的「Y 」所代表的正是臺北市內的著名觀光景點——陽明山。
陽明山管理局的行政權攸關身分證字母「Y」存廢
只有陽明山有如此特別地位,是因為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初撤退來臺之初,陽明山便被作為蔣中正的臨時駐紮之處,也因為軍事等需求,政府在該年便將陽明山以及當時仍屬臺北縣士林鎮、 北投鎮等區域,劃歸為特別設立的草山管理局(隔年改名陽明山管理局)進行管理。
草山管理局設立之初原是直接隸屬於臺灣省政府管轄,也就是臺北市、臺北縣、中間還有多一個縣級的單位夾在中間。當時因為臺北市仍然屬於省轄市,所以三者都皆由省政府管轄並沒有位階高低的問題。但是到了民國五十六年臺北市脫離了臺灣省升格成直轄市後的隔年,陽明山的曖昧地位便發生了問題。
因為原來隸屬陽明山管理處局的士林區和北投區雖然已經劃入臺北市管轄,但全稱卻 仍然是「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這也導致「市裡有縣」的尷尬局面,直轄市 卻要管理臺灣省底下的一個縣,也因此士林和北投二地在這段期間其實和臺北市的其 他區域行政上無法接軌,市政推行上也遭遇許多問題,像是臺北市與陽管局甚至曾爭奪過士林國中校長的任命權。
這樣的狀況一直到民國六十四年,行政院為了解決此問題,直接去除陽明山管理局的 行政權限,並降級為陽明山管理處改歸臺北市政府下的民政局進行管理。後來隨著陽 明山國家公園的成立,民國六十九年則繼續縮編並改為臺北市政府工務處公園路燈工 程管理處下的陽明山公園管理所。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看到一個身分證字號是 Y 開頭的朋友,你可以大膽推測,他曾經 住在士林或北投、或至少是在當地初次登記戶籍,而且是一個已經超過 40 歲的中年人士了。
【編按】
因為蔣中正的關係,陽明山管理局原本和台北市、台北縣一樣屬於同個層級的縣市,這是為什麼會有「Y」這個字母出現。但因為台北市層級轉變,讓陽明山管理局和台北市鬧出許多行政問題。政府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除陽明山管理局的行政權,讓原本戶籍應該得登記在陽明山管理局的市民,改為台北市民,從此就再也沒有開頭「Y」的身分證字號了。
身份證上代表的城市是一回事,自己生活的城市又是另一回事!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 本文書摘內容、圖片出自《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由 尖端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你可能想知道更多冷知識
50 年前《時代雜誌》的性愛正妹照讓蔣光頭氣炸!解密這段課本不能教的台灣外交秘史
身分證上的「姓名」,到底是什麼字體?
你也覺得一貫道是邪教嗎?解密蔣光頭 40 年前如何靠「抓邪教得獎金」制度洗腦台灣人
在台灣能拿來說嘴的冷知識:總統出國不用帶護照!以前出訪只要這張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