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支爆紅影片,紅的原因不是內容有趣好笑,也不是片中主角談吐令人敬佩,它是一支羞辱護理師的短片。

影片的內容用一句話講,就是一個堅持不叫護理師「護士」的男子,用情緒化的詞大肆謾罵護理師。起因是他認為自己「好聲好氣」和護理師要求換阿公點滴,卻遭來對方不佳的態度,他說了哪些話讓人這麼不爽?

1. 「尊重專業不是相信他們的技術與建議嗎?根本不是讓你來玩弄稱謂的好嗎?」

2. 「請問一下,你們實習時數是不是都很短?不然為什麼每個進去職場都該該叫?」

3. 職業歧視、性別歧視、性羞辱、揶揄身障者性權服務

⋯⋯

很難想像竟然有人會特地拍影片羞辱護理師,只是因為對方希望他能把「護士」這詞改掉。從這支影片我們可以學到兩件事,第一是社會風氣類:

為什麼台灣社會允許「譁眾取寵」成為職業?

拍這支影片的人明顯想紅,而且是無所不用其極要知名度,才會有這樣的發言。讓人想起前幾年記者上電視政論節目的熱潮,不外就是想紅、想賺錢、想找自己剩餘的價值,時間久了,不好好探尋資料、不整理消化資料,以為靠一張嘴就可以闖遍天下。

許多網友說這支影片的主角「無知又愛嗆人」,但當譁眾取寵在台灣變成職業,我們的社會竟然越來越容易受這種人的影響,「無知又愛亂嗆」的人從群眾得到他想要的成效,可能是知名度(不論好壞)也可能是影片流量,我們的憤怒竟然能讓他們從中獲利,最好的方法是讓這類型的人無法從社會中得利。

第二件教訓是科普類:

護士跟護理師差在哪?

如果真的不幸你對這種譁眾取寵的人認真了,那就得有足夠的知識反駁回去!今天《BuzzOrange》幫大家整理「護士」、「護理師」差在哪:

90 年代以前的台灣沒有規範「護理」這個專業,除了三專、高職、五專、四年制、二專在職班等培育出護理人員外,當時台灣的保健員、助理護士、代用護士、公衛護士、護佐,甚至是非科班出身的婦聯會護理訓練班、非正式立案教會護校,急就章出身的戰地護士,都能以「護士」之名遊走法律邊緣。

之後為了規範化護理專業,1991 年通過《護理人員法》,明定護理人員的權益、合法保障。簡言台灣護士(Nurse)、護理師(Registered Nurse)的差別:護士為高職畢業取得證照者,護理師要專科畢業取得證照,現階段護理執業人員超過八成具有護理師執照。(用英文看有沒有更好懂一點?)

現在台灣普遍民眾還是不認為「護士」兩字是歧視護理人員,但有多少人是「欸欸,小姐小姐」,又有多少人像影片的男子事後用羞辱的態度對待他們呢?如果醫病的溝通建立在訕笑和謾罵,遑論尊重呢?

如果你說:「可是這些護理人員態度就很差啊!很沒醫德欸」那你可以看看醫師圖文畫家 Nikumon 的 Po 文,更何況對方只是想要基本的尊重,有必要特地拍影片羞辱醫護人員嗎?

https://www.facebook.com/nikumonikumon/photos/a.449270995194351.1073741831.441631169291667/678665885588193/?type=1&theater

他不僅把忽視專業當有趣,這種一次涉及性別、職業、身障歧視的言論讓人驚訝:「台灣竟然還有這樣的人存在!」希望大家能發自內心搜集資訊,進一步理解、尊重專業,否則台灣真成為鬼島,苦的是誰?

【後記】放影片會幫他導流量,就不放影片連結了,有興趣的自己去找吧!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參考資料

職人臉書

你可能也想看的文章

為何社會不能體諒護理師爭權益?護理師:我們的辛苦,是太多人對專業的不尊重
【不敢回台灣的護理師】台灣護士薪水只有美國診所的一半,工作量卻是他們的十倍
【護理師】我們用命支撐崩壞的台灣醫療,但誰為我們拚命?
喝珍奶不是享受!一位醫生點出護理師辛酸:珍珠奶茶是醫院「過勞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