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這幾天賴清德北上入閣的新聞,多到好像他選上總統一樣,也讓鄉民忍不住開始檢討這七年台南最有感的進步到底是什麼。

仔細一看鄉民的討論串,不管是「年年治水、年年淹水」、搞出南鐵東移抗議的鐵路地下化,或是根本台南大巨蛋的「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都讓鄉民大嗆對賴清德施政無感,只有市長不見了和半天颱風假最有感。

但、是——這項建設卻殺出重圍來了:傳說中的大台南公車。

說到台南交通,大家一定都先想到開車或騎車最方便,就連台南人過去也幾乎都是騎車行動比較多,但既然十個鄉民有七個推公車,就來看看台南公車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神吧。

數字會說話:雖然還是六都吊車尾,但人次可是多了一個零!

台南大眾運輸發展相對晚,市區道路狹窄還三步就一個古蹟,要說蓋捷運肯定是有一堆困難,公車呢?不是總被塞在路上,就是司機一天到晚脫班、根本找不到車子在哪!至於台南縣各地則根本沒幾條路線會到達——這種品質到底有誰會想搭?

最後,台南就變成每個家庭幾乎一人一台車(不管機車汽車)的狀況了。

直到 2010 年合併之後,台南公車才正式進入轉型的階段,經過這些年的改變,大台南地區公車年運量已由749萬人次提升至2003萬人次,大增1.67倍,不管乘客是當地人或是遊客比較多,都證明了台南公車真的比較讓人想搭了。

鄉民體驗有感:以前大家等公車口頭禪是「你等多久了」,現在可以自己查

過去台南市民要搭乘公車,台南人說,還是 4 碼的公路客運形式,而且沒有經過整併,搭車都還得記得是哪家客運才會到你想去的地方,非常混亂。甚至路線彼此重疊的地方,同一個站點兩個公車站牌的站名還根本不一樣,搞不清楚自己該在哪裡下車的人恐怕非常多。

現在,台南公車終於整併成統一的「大台南公車」,像捷運一樣用顏色分線更加直覺,重新規畫幹線、支線,讓路線更加完善了,雖然仍有繞駛路線太複雜的問題(阿公阿嬤觀光客都看不懂),但相對來說好評比過去多很多。而且比起以前等一整天都不知道公車去哪,現在至少還有 APP 可以查,也能夠打電話查詢了。

總體來說,從一個客運公司會開到倒掉的城市,到現在終於普及有 App 可查動態的智慧公車,台南公車真的進步不少。身為新竹人也覺得台南公車也沒有比起其他縣市差非常多。但硬是要跟交通發展成熟的天龍國比,當然還是比較差囉。(鄉民:大概是 20 分進步到 60 分的差別)

不過就不知道這些細瑣的問題在賴清德走後、下一位市長能不能好好解決了。

[socialpoll id=”2459751″]

也許你還會想看

花兩小時搭車的路程,只是劍潭到淡水的距離── 這是住在台北不懂的「台南人通勤日常」
台灣觀光不能只期待中國的「善意」──看看台南吧!不靠陸客,這座城市靠「在地」玩出新花樣
台南文化局長看過來!用寶可夢地圖跟你解說,台南為什麼需要留住舊魚市場

參考資料:
Fw: [心得] 台南市區公車真糟糕
[閒聊] 大台南公車初體驗
[心得] 台南市區公車真糟糕
台南-升級版公車 擄獲觀光客的心
大台南公車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