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走上街頭抗議,是人民求助無門時的最後手段,也是多數弱勢團體對抗國家的最後武器,那麼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這次藉著世大運抗議的反年改人士是否是求助無門的弱勢團體?我們該不該同情反年改人士?
會希望大家這樣討論是在一個大前提下進行的:「藉運動賽事抗議」的行為不只台灣,俄羅斯、巴西、中國都發生過,英國教授也證實這樣的可行性和成效。
但每場抗議都要有其正當性,俄羅斯冬奧爭取的是同志權利、巴西民眾抗議政府為了辦世足投入巨額的金錢、北京奧運場外吵的是人權,那麽此次台北世大運反年改人士和政府的年金制度對抗有正當性嗎?是否能和國外的抗議同步比較?我們是否該同情他們?
(責任編輯:余如婕)

台北世大運19日晚間在台北田徑場舉行開幕式,台北小 巨蛋外一度因為反年改團體抗議導致多國代表團選手無 法及時入場。 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世大運選手前天(19 日)開幕進場時,遭反年改團體阻擾一度無法入場,引發各界熱議。抗議與運動賽事的結合早有悠久歷史,不是新鮮事,但學者認為抗議者選擇大型運動賽會的決定,很可能是兩面刃。
自 1896 年第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來,政治事件一直是國際競賽的一部分,幾乎每一次奧運都曾發生抗議活動,「體育與政治不要混為一談」的說法實際上不切實際也讓人誤解,在網路時代更顯荒謬。
社會學家認為抗議者選定運動賽事很正常,利物浦大學教授李佛莫(Roger Levermore)曾於「焦點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In Focus)計畫撰文指出以下三種形式:
- 在於阻擾國家層級的行為,甚至訴諸暴力也在所不惜,阿富汗人就曾於塔利班執政期間利用足球賽抗議
- 是藉抗議作為政治動員,例如獨立前的許多非洲國家
- 則發生於較早之前,17、18 世紀的英國窮人藉由踢足球衝破地主圈地的圍欄
根據統計,在 1972 年慕尼黑奧運恐攻事件至 2005 年間,全球共有 171 項涉及運動賽事的恐怖攻擊,在賽會期間進行的政治抗議更是不計其數。
李佛莫認為,抗議者選擇運動賽事發聲,是一項「雙面刃」式的決定。一方面,這是讓聲音被聽見的最佳機會,但另一方面,在這種場合之下媒體較傾向於選擇忽略或譴責抗議,抗議訴求也很可能被寧願更加聚焦於賽事的群眾忽略。
呼籲抵制備受矚目的體育賽事,是社運運動既有的政治策略,2014 年在俄羅斯素溪(Sochi)舉辦的冬季奧運就是一例。俄羅斯總統蒲亭當時禁止與奧運無關的各項集會、示威與遊行,但他的鎮壓行動真正用意在於遏止所有與同志或任何權利有關的當地異議份子。不過此舉引來全球 19 個城市民眾反彈,圖為希臘挺同志權益民眾在俄羅斯使館前抗議。
2014 年巴西舉辦世界盃足球賽,原本規劃投入 255 億里拉(114 億美元)為世界盃興建設施,最後卻增加到 280 億里拉,幾乎是德國舉辦 2006 年世界盃的 3 倍。主辦大型賽事投入的鉅額社會成本引發民怨,巴西人對於短缺的公共服務尤其教育、醫療與政府貪汙不滿,掀起抗議狂潮。抗議活動在當年 6 月 20 日達到高峰,巴西 80 個城市有 100 萬人走上街頭示威。
選擇大型國際賽事抗議的效果,也可能極為短暫或不受青睞。以 2008 年北京奧運為例,儘管全球各地針對中國人權而來的抗議不斷,許多國家元首仍對此低調噤聲,而人權主義者的呼聲也很快的隨著賽事進行煙消雲散。
編按:藉運動賽事抗議確實有其實例,但文化不同、制度不同、抗議訴求不同,這樣的方式搬到台灣,你認為反年改人士此次抗議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嗎?反年改人士出面抗議,你認為他們跟其他社運者一樣值得大眾同情跟理解嗎?
[socialpoll id=”2457056″]
(本文、圖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 〈選運動賽事抗議歷史悠久 但恐是兩面刃〉。)
更多關於年金改革:
【世大運上演陰屍路】一群活屍為爭 18% 擋住活人選手,貪婪、丟臉!
【完整分析看懂年金改革】繳得多、領得少,年金制度為何讓年輕人成最慘犧牲者?
一位軍公教子弟心聲:年金被砍令人委屈嗎?請先了解退撫制度改革的重點
【我是老師,我支持改革】年金破產不是我們的錯,但改變不了我們是既得利益者的事實
【領 22K 的可以跳海了】抗議年金改革,92 歲徐伯伯:「才 3 萬 2 怎麼活?」
更多關於世大運:
【世大運門票狂賣好讚】開閉幕票早就賣光!柯文哲用了啥魔法讓售票起死回生?
【柯 P 講英文太萌了啦】世大運要開幕了!回顧柯文哲在南韓世大運的三分鐘英文秀
「台灣的便利商店?Beautiful!我們要買很多東西」——世大運不是柯 P 個人秀,還讓外國人對台灣大大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