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關注這個議題】
根據上上週主計處公布,台灣每人每月的平均消費支出是20,421元,如果只領最低工資21,009元,每月只剩不到六百塊能花,這也是為什麼徐重仁失言引起舉國譁然,對台灣年輕人而言,低薪令人欲哭無淚!
早在2014年,西雅圖開始調整基本工資,試圖證明調高基本工資將會為經濟帶來更好的發展。這樣的結論對於現在台灣的氛圍實在是再政治正確不過了,但「拉高最低薪資真的是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法嗎?從西雅圖的實例來看,答案顯然不是如此。
(責任編輯:余如婕)
所謂的Fight for 15,爭取最低工資每小時15美元的社會運動,在上周遇到強烈亂流。
在美國幾個實施時薪15美元底限的大城,西雅圖走得最快,也最有自信,不但已經分年逐步調高最低工資,還請了華盛頓大學的幾位學者,用州政府的詳細薪資資料研究這政策對勞工的影響。但上周出來的報告,打了西雅圖和許多左派工運分子一個巴掌。
報告說,2016年的調漲,由11美元漲到13美元,有嚴重的後果,對低薪勞工而言,薪資雖漲了3%,但工作時數卻少了9%,平均來說,低薪勞工每月因為這政策,而少賺了125美元。而西雅圖今年初,最低工資又漲到了15美元時薪,對就業市場的負面影響,預期將來得更大。
西雅圖的市長,預先得到報告,知道這研究的負面公關效應,於是偷偷把報告放給柏克萊的「友好」學者,讓他們先出了個「最低工資調漲沒有負面影響」的報告,試圖「清洗」掉他自己找來的研究團隊結論。真是好個左派政客。
但我對這些言之鑿鑿的數字,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沒有特別的信心,所以數字大小不重要,聽聽就好。僅管如此,這報告還是有深遠意義的。
老牌經濟學家Martin Feldstein,據說曾說過,他不需要知道具體的最佳政策為何,只要知道政策的方向對不對就好。對最低工資的爭議,所有相信市場供需的經濟學家都同意,制定最低工資,一定會造成就業市場的供過於求,薪資高讓更多人想工作,但薪資高讓僱主請不起人,而會導致就業機會的減少。
這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的道理,在這報告裡,毫無懸疑地得到證實,但幾十年來,不信者恆不信,左派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還是拚命找「證據」證明「最低工資調漲對就業機會沒有影響」,因為這爭議,已經不是學問的探討,而是許多左派心中不能動搖的基本信念,是他們運動的旗幟型訴求。
治療這種意識型態宿疾,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這些人好好的經營個事業,就會知道銅板的另一面長什麼樣子。有能力的員工,是不受最低工資影響的,老闆反而會更需要這種人,而調薪留人。會受最低工資影響的,就是最邊緣,也是最沒生產力的一群,而這一群人,也是僱主面對政府政策變更,最先會被犧牲的人。
如果一個小時產出不到15美元,僱主沒有道理繼續留人。短期的調整,如調高售價,如調整時數,有效或是沒效,老闆有良心還是沒良心,最後還是得面對盈虧的現實,生意做不下去,該砍人,還是得砍人,不然就大家一起死,政府雖然保障最低工資,但可沒保障僱主最低營收。
而把不願意付高薪的僱主,都打成貪心、無良的老闆,對支持15美元運動的左派而言,是逃避思考資方問題的捷徑,反正僱主都是壞的,只要一直抗議,一直反對,「我們高貴的訴求,一定有達成的一天」。但訴求達成的那天,也是勞工被他們害死的那天。
我試著了解這些左派知識份子背後的邏輯。發現除了意識型態掛帥的壞蛋外,很多是真心希望弱勢得到保障,很多都認為,只要調到15塊時薪,就可讓領基本工資的勞工,都能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
其情可感,但其理難懂。這是一個社會向上流動的中途站,不是被他們弄成終點站,就是要被左派給完全搞砸了,有生產力和沒生產力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低薪勞工就越來越沒人要,還加速了自動化的過程,最後自動化全面來臨,他們就是會給社會拋棄的一群人。
老調重彈,經濟成長才是對勞工的最大保障。而經濟的持續成長,只有自由的人群不斷的創造發明,不斷的冒險犯難才可能達到。不是自然達成的15元時薪,或是20元、100元時薪,左派餅劃得再大,勞工吃不到也沒有用。
(本文經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15塊〉。圖片來源:中央社。)
補充資料
經濟學家很早就意識到貧富差距對於經濟結構的影響,即使是最右派的經濟學家也認為過大的貧富差距對於經濟發展有害。
西雅圖的15美元最低工資法,照理說是為了幫助就業者擺脫貧窮並脫離公共救濟體系,但是這個計劃可能存在紕漏。有一些員工在工資提升的同時,正在向他們的雇主要求更短的工作時間——以求壓低總收入,這樣他們才不會失去食品、育兒和租房方面的公共補貼。
儘管整個華盛頓州西部的經濟處於繁榮之中,但西雅圖的高薪規定自四月生效以來,州政府的待處理福利申請案數量卻幾乎沒有下降。三月份,有130851人被納入基本食品計劃(Basic Food program)之中,這一數字在四月僅僅降低到了130376。
與此同時,似乎所有東西的價格都開始上漲。一些餐館開始附加15%的額外費用以便補償更高工資帶來的成本。一些管理者不再鼓勵顧客支付小費,這導致了一種收入再分配。在後廚工作的員工,例如洗碗工和廚師,將會有更多收入,但依賴小費的服務員的工資將會減少。
至於美國政府如何回應?川普對於最低工資的說法前後不一,在選戰期間,他說會考慮調整最低時薪,不過應該「由州政府來負責決定」;不過在此之前,川普也曾經說美國人的工資「太高了」,影響到美國相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力。
資料參考來源
打臉西雅圖神話》說「調高基本工資會增加就業機會」的人,根本不懂經濟學!
推薦閱讀
【慣老闆幹話語錄+1】低薪還一直出國玩,全聯總裁徐重仁:台灣年輕人太會花錢
【投稿】死讀書才會領 22K?別傻了!低薪問題不只台灣有,還是全球資本市場的潮流
低薪就是國恥!韓國調高基本薪資到 41K,我們卻還停留在想哭的 20K
老闆們別再騙了!台灣從來不缺工,你們要的只是「低薪」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