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國產遊戲《返校》宣布開拍電影,引起廣泛討論。而最近在 ETtoday 的報導中,監製李烈表示: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很多網友都很期待白教官的演員人選,也甚至因為外型跟前總統馬英九相似,紛紛表示希望能讓馬前總統來演出,但是必須要在這邊向大家澄清,為了不讓電影本身所要傳達的故事失焦,因此白教官演員我們不會找馬前總統來演出的。」表示《返校》本身是一款以「人」為出發點的故事,因此不希望在政治方面有太多著墨。

巴哈姆特版本的報導中,也強調了不希望大家誤將重點放到政治上:

希望大家不要因為「白色恐怖」這樣的背景,而誤將重點放到了政治議題上,《返校》只是將時代背景設定在那個時候,整部作品的重點還是在「人」所發生的故事。

由於故事背景設置在戒嚴時期,因此李烈「不希望在政治方面有太多著墨」一番話立刻引起許多討論,許多人質疑一個本身背景設置就具有相當政治意涵、遊戲中也以巧妙手法包裝政治隱喻,究竟要如何「不希望在政治方面有太多著墨」?也有部分批評認為李烈的作法是一種「搶奪詮釋權」的做法,從《返校》其他相關作品也略看出一二。

https://www.facebook.com/tentarou/posts/10213742191815292?match=5aSq6YOO

https://www.facebook.com/aaron.aikman.92/posts/1758778531080271

然而也有另一種看法認為,遊戲製作組從一開始就對外並不特別談「政治」,而是強調是「臺灣文化」,但遊戲中仍然以良好的手法重現當時的時代悲劇,新聞稿或許也是延續遊戲製作組一貫的對外說法。

不過李烈的說法中企圖強調白色恐怖「只是時代背景」,討論政治是「模糊焦點」的說法,確實顯得有些欲蓋彌彰了,像是「政治歸政治、遊戲歸遊戲」的意味。然而,生活中究竟何處無政治?

當然《返校》絕對不是一個只討論政治的遊戲,甚至政治也是以隱喻的姿態穿插在遊戲之中,還有像是鬼差、城隍廟、腳尾飯、布袋戲等文化。但正是因為《返校》鉅細靡遺的保留了時空背景的細節,我們也絕對不能迴避那樣的恐怖與血腥究竟是從何而來。

白色恐怖為背景的遊戲如果不談政治,那麼我們要談什麼呢?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

推薦閱讀:

《返校》隱喻你有看懂?深度剖析為何連不懂「白色恐怖」的國外玩家都為它著迷
讓地給國民黨士兵住,親人卻被強姦「被自殺」……《返校》讓他道出白色恐怖真實暴政
國民黨最怕的禁歌──曾寫下《望春風》、《雨夜花》的他,為何 38 歲就抑鬱而終
《返校》劇情空洞,爆紅又是民進黨操弄?用三款遊戲解析《返校》為何讓人玩到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