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注這個議題】

這次亞泥案受到高度關注,徐旭東各種不知所云的「幹話」讓許多民眾對此案感到不滿。亞泥案的確是應該要關注的議題,但是這是否就等於台灣的水泥業應該被消滅呢?讓我們來層層剖析這些問題吧!

延伸閱讀:壓低成本賤賣國土,把台灣人當「潘仔」騙….. 水泥業鄉民怒爆:台灣水泥業就是這樣玩!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文/Jack Dai

身為一個業餘觀察者,各個行業我都雞婆的略有觀察,關於水泥業,說說我的看法。

老樣子,我習慣先看宏觀,再看微觀,好避免以井觀天的陷阱。先說我的結論:「台灣水泥業需要的是滿足民意的規範,不是消滅水泥業。」

從四個角度閒談:

ㄧ、台灣不用水泥業?各國呢?

台灣一個小小小國,覺得水泥業不重要,這是一個迷思,看看全球就知道:水泥業是高污染行業,但再怎麼先進的工業國家都不會徹底捨棄水泥業,因為至關重要。

哪裡重要?水泥是國家基礎工業,也是民生、國防、工業等的基本建材,不論是住的、通行用的、停泊用的,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是水泥,所以水泥的供應來源至關重要,各國都不願意徹底依賴進口,因為這等於把公共建設的關鍵原料依賴進口,風險極高。

不談中國、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環保意識更強、更先進的美、德、比、法、英、荷、義、加、日…幾乎每一個國家都保有水泥業,是因為上述的道理。

所以。以台灣小國之姿,依然需要水泥業。

*各國都有水泥業與其產量可參考此文。

二、消滅水泥業的好處

看好不看壞就沒意思,我們來想想「消滅水泥業的好處」:也就是我們透過消滅水泥業能得到什麼?

1. 山林不再被破壞,水土保持。
2. 減少污染源。
3. 水泥業被迫離開台灣、另尋生計,民意爽快。

有好就有壞,我們來看看代價:

1. 水泥產值消失
2. 水泥從業人員失業,影響家人
3. 水泥供應鏈人員失業,影響一串家人
4. 過剩人力的失業問題與連帶的社會問題
5. 減少的產值、消費、稅收所減少的GDP,不利經濟與市場。
6. 建築工程業未來水泥得仰賴進口。

嗯嗯,值不值得,各自有判斷,只能說:肯定有好處,肯定也有代價。

*水泥業是一個產業鏈,不是一家公司,可參考此文介紹。

三、三個亞泥的 Q&A

Q1. 水泥業的外銷價為什麼比內銷價低?

非常單純的問題,台灣是寡占市場,外銷面對的是產量是1000倍以上的中國的完全競爭,價格自然不好,差別定價是合理的策略。再者,為什麼會是寡占市場呢?是政府的市場管制問題。(笑)

Q2. 那為什麼還非得外銷不可?

你投資都不會押寶在一支股票上,你怎麼會認為一間企業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呢?外銷除了是分散企業風險的必須,也是在台灣這個不景氣的飽和市場裡,企業求成長的發展機會。

Q3. 那麼污染的企業,還要成長?繼續挖?

這又是簡單的邏輯問題:

股東是誰?是基金、國家和廣大小股民,而他們手上的錢,都來自百姓。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靠什麼支撐?是成長性。為什麼股價必須成長?因為股東投資你就是為了獲利,這也是企業對於股東的責任。

成長是上市公司與企業發展的宿命。

*上市公司的責任可參考根本定義。

四、奸商是誰?

徐旭東在亞泥事件被塑造成萬惡的奸商,我個人不認識他,也不了解亞泥,但我實在對於那些「外行看內行」、「參雜未證實謠言」的環保觀點文感到非常感冒。

從臉友提供的資訊與自己查了一查,列舉一些未經證實的謠言:

聽說:亞泥60年來免環評、免告知、免同意?
反證:有礦業法,亞泥在申請礦權或展延時,必須經由礦務局核定。

聽說:亞泥侵佔續採太魯閣族人原保地20年?
反證:原擁有耕作權的原住民同胞,依程序辦理(土地使用權拋棄書) 並由秀林鄉公所 賠償地上作物損失一分地2,000塊。

聽說:亞泥可以永無止境的開採下去?
反證:這是最後一次展期。

聽說:台灣泥業黑心又無量、落後又污染?
反證:台灣泥業成熟又先進,各國還來台灣取經學習。

聽說:亞泥和遠東集團是一個依靠特許來剝削台灣的集團?
反證:我不懂剝削或特許,我懂的歷史、門檻與市場,過去的成因不等於今天的錯誤,錯誤的不是拿到特許的人,而是設定競爭機制的政府。

所以,我誠心建議開放水泥業的市場競爭。(笑)

五、結語

台灣一頭熱的現象總是明顯,想發展高科技或新創,往往就忘了傳產的重要性,不只水泥業,整體石化業一直飽受爭議,但你知道嗎?

「台灣石化業整體產值超過1.9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近14%。」

換言之,我們正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試圖消滅14%的GDP。
非常矛盾的現象。(編按:水泥業整體年產值,根據資料則約為 270 億到 300 億)

回到我的結論:台灣水泥業需要的是滿足民意的規範,不是消滅水泥業。

這個結論的道理我想放大一點,以整體石化業來說,是三點:

1. 民意很重要,因為政府的顧客是民眾,不能滿足民眾,勢必失去政權,所以,民意很重要。

2. 石化業很重要,消滅石化業代價很大,真這麼做,是一種愚蠢。

3. 所以,政府要做的是「滿足民意的加強規範」,讓石化業能在規範中生存,同時滿足民意對於環保的憧憬。

台灣有一個現象是:不斷產生各種大魔頭,然後人們集眾人之力試圖消滅他,風向到哪,民意到哪,向來也不持久。

生病動手術時,能不能割掉器官、醫生都會再三思量,因為你可能會變得虛弱,甚至死掉。

最後一句話總結:「消滅眼前的厭惡,卻不考慮代價,是一種不理性的愚蠢。」

以上不是廢話,是單純的邏輯判斷,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亞泥展延 20 年為何不用環評?林淑芬拿公文酸政府包庇亞泥:台灣礦業法可得諾貝爾獎

亞泥被批徐旭東喊委屈?林淑芬拿數據打臉:明明就亂挖山又欺負台灣人,真是愛說笑

【講幹話聯盟】2017 環保小尖兵徐旭東:亞泥礦場挖深可以養魚更環保(心)


【亞泥案懶人包】花蓮原住民 40 年的血淚,為大家介紹官商勾結下的「土地轉移大法」

(本文經原作者 Jack Dai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