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台灣人喜愛去日本旅遊,自2015年來台灣赴日旅遊人口已破千萬人次,到底日本有什麼地方吸引觀光客呢?而亟欲推動觀光業的台灣近年來遭受著陸客不來的恐慌,但是日本人早就已經在思考當陸客旅遊熱潮過後該怎麼轉型,日本人把細膩思考的民族性運用在觀光業上,值得台灣借鏡!
(責任編輯:黃家茹)
質比量還重要
一家百貨公司的負責人說得很好:「雖說是購物,但其實是想買的人和想賣的人先溝通,買賣才能成立,它不是同一種商品買幾十個這種單方面的爆買行為。購物本身就是愉快的日本體驗。」他說得非常正確。
比起只是走路、看觀光設施,更應該自己思考,親手做個什麼東西,和對方國家的居民溝通。然後學習體驗、運動、和日本人交流等,有意思的事情無窮無盡。
仔細想想,日本這個國家這麼狹長,可是有太多事情在中國辦不到,非得靠日本才行。
北海道運輸局國際觀光課的水口猛說:「北海道的雪是世界職業滑雪選手也稱讚不已的細雪。」最近,不只歐美人、香港人、臺灣人,中國人也開始在北海道滑雪。在亞洲,冬季運動能這麼盛行的也只有日本。有滑雪,還有透明程度幾乎全球最高的沖繩潛水,日本不只在自然方面得天獨厚,享受其中樂趣的設備也很完整,領導人等人才豐富,光是這一點就傲視亞洲。
旅行的意義是發現令人感動的點而不是豪華行程
在北海道經營三間飯店的濱野飯店(HAMANO HOTELS)公司常務角田貴美,也和我提到這件事。
我一個中國朋友在九州旅遊的時候,看到車窗外綠油油的田園風景,非常感動。「日本人為什麼能鋪出這麼筆直又漂亮的田間小道?你們真的很認真、做事一板一眼。這次旅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片田。」他說。
我先分享了我朋友的經驗:「旅行不一定要去名勝古蹟才會有感動,其實身邊也會有各種發現。」於是,角田也告訴我下面的故事。
「我們經營的旭岳溫泉酒店鹿谷,針對北京的觀光客企畫了『玩雪』體驗,結果大受歡迎。原本之後有別的規畫,但在大家的要求下,取消了後面的行程,改打雪仗、坐雪橇,大家都很開心。看到客人天真無邪地互丟雪球,我們也很感動,心想──原來大家要的就是這個,不一定是非得多了不起的活動,這樣的小事也能讓大家盡興。」
該公司預定接下來要和飯店所在地的居民舉辦交流會,讓中國人和日本人輕鬆交流。
角田指出,未來日本國內的觀光,有三個關鍵字,就是購物、體驗、自由行。
現在主流是購物,但體驗的需求很高,自由行則是大勢所趨。因此在硬體和軟體兩方面都要能因應這樣的需求。
幾年前,角田被派駐北京時,曾經問去北海道旅行過的中國人,哪裡讓他們最感動?他們的答案是「日本海上的夕陽」。
仔細想想,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人不可能看到「日本海上的夕陽」。角田發現,這才是日本擁有的絕佳觀光資源之一。
(圖片來源:irinariviera)
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細膩心思
旅遊方式從旅行團轉換到自由行,大家逐漸習慣旅遊這種行為之後,應該自然會看到日本細膩的一面。
以前我從上海回國的時候,一到羽田機場就會去上廁所。我後面排了六、七個搭同一班飛機到日本的女生,再後面來了一個六十多歲的中國女士,她旁若無人地超越所有人往前走,直接進了沒人的廁所。排隊的日本人看到她的舉動都驚呆了,不禁面面相覷,其他中國人則好像沒發覺。
說不定她是第一次到日本旅行,說不定她很急。可是,接下來她到日本旅遊的時候,我暗自希望她能多一點「意識」,在旅遊結束前有一點內部變化,這樣就好了。然後我就離開了機場。
日本和中國的常識不同。
國家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人總會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做的事就是對的,和自己不一樣(或是外國人做的事)就是錯的、不正確的。關於中日的差異也一樣。
在廁所不遵守排隊順序的行為,在世界各地一定都是「不正確的行為」。但是像我在第四章中提到的,在社會體制還不健全的中國,如果依照排隊順序,等再久也輪不到自己。還有一個背景因素是,當年文化大革命等國內的混亂和貧困持續很久,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根本無力替別人著想。
我不是說因為這樣就要原諒他們,我想說的是,要先了解對方國家和國民處在怎樣的狀況下。不由分說就罵對方,會有反效果,對方不會聽我們說話。
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願意聆聽,並且向他們傳遞正確的資訊,對於「常識」不同的對方,還要有耐性,抱持謙虛而尊敬的心態。
旅行給你更多看世界的角度
日本人和三十年前比,旅遊的方式也改變很多。和在巴黎搜括名牌的時期相比,旅行團已經減少,自助旅行愈來愈多。旅行的目的各不相同,出差的機會也大增,這都是以前難以想像的。
八○年代後期到九○年代前期,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日本大學生流行背包客的貧窮旅行,我到中國內地住便宜的旅館,沒想到在那裡還碰到日本學生,讓我嚇了一跳。日本人隨著經驗的累積,了解對方國家的常識,向世界學到了很多。走在日本三十年後的中國人,也開始逐漸了解這個世界。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解密「爆買」的關鍵,為觀光產業找出一條活路》,由 光現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fly1777 CC license)
推薦閱讀:
【歡迎全世界來台灣玩】旅遊業不怕!六月份陸客減少,但同期來台遊客比以前多一萬人
【投票:陸客減少你開心嗎?】大眾媒體一面倒擔憂陸客減少台灣完了,你也這麼認為?
只做中國客的下場?陸客不來後虧損連連,近百家飯店業者準備把飯店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