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取自 pixabay
台灣到底怎麼了?
凌大為(David Pilling)在《大和魂》中為日本下了一個註解,他寫道:
「島國可以選擇要向內看還是向外看。」
台灣同樣作為一個島國,耗盡心力擺脫了威權統治,接下來呢?我們的方向究竟要朝哪裡去?是甚麼阻礙了台灣繼續前進?
以人口數來看,我們和澳洲差不多,全球排名第55名。我們的國富淨額接近200兆台幣,不動產總值約60兆,存款總額超過40兆,股市總市值30兆。全球前100大經濟體中,大約有四成是巨型企業。台灣一年的GDP約15兆台幣,在這份名單中排名第25名。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台灣奇蹟的榮光。
但經濟上,我們已經無法跟上世界的科技趨勢。全球前十大市值的企業,2007年依序是: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匯豐銀行、奇異電子、摩根大通、AIG保險、埃克森美孚石油、殼牌石油、瑞銀集團、ING保險。
到了 2017 年,依序是:蘋果、Google、微軟、埃克森美孚、波克夏、亞馬遜、facebook、嬌生集團、奇異電子、中國移動。過了十年,只有埃克森美孚和奇異電子停留在前十名,有一半的名次被網路導向的軟硬體公司拿走。世界巨幅變動,但當我們專注於擺脫威權統治的同時,經濟上我們失落了。李開復挑明了說:
「台灣錯失了軟體、互聯網、搜尋引擎、社交網路四波重大變革, 台灣的銀行思想非常古老,法律非常落後 !沒有技術、資金、應用情境、實驗場域,以及能識別並幫助創業的 VC(創投),更沒有大數據及市場可推動 AI 發展……」
除了經濟無法掌握世界趨勢外,我們的社會上充滿衝突,藍綠對立,世代對立,階級對立,勞資對立,連性別也對立。進步的需求之高,進步的速度之慢。從1995年PTT創立,Google登台、facebook 崛起,Uber 衝擊,愛奇藝落地被拒,Apple Pay 登入,PayPal登出,airbnb 蔓延;緊接著數據金融、無人車、區塊鏈的社會應用、人工智慧的科技地震緊接在後,數位與網路的衝擊一波接著一波,真正的海嘯正以乘數規模向整個社會襲來。我們卻正陷入各種改而不革的漩渦中,無能面對。
在國際政治上,我們受到打壓,無法參與國際事務。回頭看國內環境,超額儲蓄飆升,企業投資縮手,外人直接投資低迷。台灣到底生了什麼病?法規落後、投資不足、教育僵化、建設不夠?林全院長最近接受郝明義先生專訪,我再三細讀,似乎有了初步的答案。院長回應關於國發會角色模糊的描述如下:
「…..今天國發會不像過去經建會、經合會時代具有那種智庫的角色。當時待遇好,任用資格也有彈性,不必一定要高考資格,而現在都公務員化……」
其實不只是國發會的角色模糊。金管會為什麼不併入財政部?經濟部有工業局、商業司、中小企業處,獨獨缺乏服務業部門。NCC 通傳會全名叫做通訊傳播委員會,但職能極不齊備,電信權責還在交通部,紙媒新聞的主管權責仍在文化部。除了行政院,還有立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等組織問題。除了中央部會,還有地方縣市行政區與國土規劃的課題。
我們既有的政府組織和運作模式,嚴重缺乏認識與回應新世界趨勢的應變能力。我們揮別了威權但尚未遠離,鄉民正在成熟為公民。美國有拓荒精神,日本堅守大和魂,中國正在逐夢。台灣呢,我們究竟要成為什麼?
推薦閱讀:
資深製作人的沉痛告白 :台灣親手毀了影視產業的未來,爭取到上億元經費只想著分贓!
跟不上時代的台灣娛樂產業:當冰與火之歌席捲全球的時候,我們還在看豬哥亮的老梗
一場政治打壓讓臺灣失去「香蕉王國」的地位,走向高汙染產業
台灣創意產業的困境:有決策能力的,往往是最不懂年輕人思維的老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