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KoWJ/photos/a.136856586416330.19357.136845026417486/998118493623464/?type=3
最近中央前瞻計畫正在進行公聽會,柯文哲強調自己不贊成全額由中央補助,因為會助長地方「白吃白喝」的狀況。而他提了「3 原則、5 計畫」只要花費 76 億元非常務實。
首先我得贊同「不贊成由中央全額補助」這個主意非常好,因為台灣人的政治劣根性真的是很厲害,「能撈就撈」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長期被廣大實踐的精神。
大體上來說,柯文哲還算有身為首都市長的自我認知(至少就這篇文章看起來),台北的資源豐富度的確是相對高太多了,也因此要是真的像柯文哲這樣節儉的使用,盈餘絕對是遠超其他縣市所能及。(雖然是真的很會省錢沒錯,但偷酸別人很會花錢可能不太 OK 啊,從一開始首都的籌碼就超級多呢市長。)
光是這個縣市去年的稅收就高達7607.2 億,幾乎是第二名新北市的兩到三倍,顯示出台北市的高度經濟能力,大量的企業本部都聚集在此,要搞建設也相對容易多了。
再看看統籌分配款,台北市也仍然是佔據 400 億的高額——除非台北市哪天突然再也不是首都、產業都外移、國際機場也從桃園跑到別的地方,或是台灣經濟大崩潰到大家都沒錢,否則這個數字應該是不太會改變。
不過最有意思的大概是補助款了,台中法制局局長陳朝建曾在《台灣法律網》提到補助款的特色,大致上可以理解為:統籌分配款是把全國的稅收收集起來之後,再重新依各地稅基比例、人口比例或依一定公式的計算,分配給各縣市、直轄市的國稅款項。相反地,補助款則是中央給地方的獎勵兼控制,通常都要看中央的臉色。
加總起來當然還是身為首都的台北市獲得的款項最多,可是歷年來台北市的補助款數字都相當樸素,高雄和台南卻年年都納了高額的補助款。尤其那個 2015 年突然暴跌的補助款,讓人看了有點,咳哼。(明明別人數字都差不多還往上漲)

資料取自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我們是很難因此斷定這都是因為柯文哲無黨派、不討喜的關係,不過從柯文哲自豪的「各大縣市首長不敢跟得 5 件事」倒是可以看出柯文哲無黨派除了可能默默因此檯面下被擠壓,但恰巧擁有的優勢:不受結黨派系的干擾。這五件事包含不干涉警察分局長升遷、迄今未設私人基金會、十職等以上官員全部遴選、標案公布底價和評審名單、標榜審議委員會公開透明。
柯文哲的優勢,大概就是那個「不怕得罪誰」的立場和暴衝脾氣,是缺點同時也是優點。排除價值觀取向,在柯文哲雷厲風行之下,至少政策的落實都還算可以,節儉的特點也讓民眾感到滿意。雖然他經常被批評是個暴君、自以為是的人,但接連處置棘手的陳年案子也讓柯文哲有一個「效率」的王冠。
雖然中國時報最新民調統計資料,搞得好像朱立倫一定會上,但不論是鄉民投票,又或是先前讓柯文哲分別與幾位藍綠可能的候選人一一比較的網路民調,都看得出柯文哲在聲勢上仍然高於其他候選人。
想咬下台北首都這塊肥厚的大餅,各黨派可得拿出一個讓人超滿意的台北市長人選才行。否則柯文哲大概會依循蔡英文勝選總統的模式,因為「看起來至少可以接受」而得以連任。
至少柯文哲再爛,也還是替台北市民省下超多錢、也做了一些事情。
藍綠呢?黑歷史太多。
延伸閱讀:
有做事大家都看的到!柯文哲 2018 選戰支持率破 6 成,狂勝藍綠八位戰將
還在愛花媽?陳菊每年舉債 132 億只贏郝龍斌,每位高雄市民平均負債近 10 萬
為什麼台南有南科、旅遊發達,稅收卻只有台北 1/10?圖解六都稅收來源
【過去的市長錢花哪了】瘋狂還債讓市庫兩年還剩 420 億元,柯文哲:很多建設可以自己來做了
【滿天煙火都是我們的稅金】全台跨年燒掉 7000 萬元預算,一張圖看懂哪個縣市最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