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全聯總裁徐重仁的失言風波其實也不用太責怪他,在他口中的1977年,是一個笨蛋也能幸福的無腦時代,只要存點錢置產,就能穩穩賺一輩子。2017年,環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自我投資的戰略完全顛倒。年輕人月入不到3萬還存甚麼鬼錢?全部花在投資自我、投資未來,才是正確的策略。(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引述PTT網友發問:

我發現有些年輕人,月入不到30K,結果手機還拿iphone,請問這是什麼心態呀?

月入不到3萬拿iphone?這是一個很好、策略完全正確的心態啊!
我們趕一下最近最熱門的話題

1977年徐重仁月薪9000元。
1977年,西門町的5萬元套房,不吃不喝六個月就能買。
1977年,中壢龍崗28坪的4萬元透天,不吃不喝五個月就能買。

2017年年輕人月薪三萬元。
西門町套房1000萬元,上漲200倍。
中壢28坪透天,800萬元,上漲200倍。

所以,在1977年,你把錢拿去花費實在是虧大了,你一個月也才賺9000,但存起來去貸款買房子,一年會自動躺著幫你賺個20~30萬,你若不把錢存下來買房子,損失的機會成本,簡直恐怖到讓你後代後悔終身。

所以,在1977年,對金錢最合理的使用策略,是超級防守主義不擇手段的縮衣節食,把錢存下來丟資產就對了,那是一個笨蛋也能幸福安樂的無腦時代

但是2017年的策略完全不一樣,2017年代,最值錢的並不是資產,而是時間和資訊。科技與潮流與驚人的速度翻代,在最新銳的業界,一年是一個世代;在文化類的潮流,一季是一個世代。

在2017年的精銳人員,一年吸收進去的資訊,大概是1970年精銳人員的十年份可能有。所以在各種前線戰場上,特別是一些激烈競爭、沒有被台灣垃圾法規保護主義到達的地帶,強的年輕人混一陣子就打趴老人集團的例子所在多有。

資產價值跟屎一樣,成長率總是只超過GDP成長一點點而已,中高階與基層人員薪資落差龐大,你一個月賺3萬,別人一個月賺50、60萬,別人一個月存的錢是你兩年份,在這個時候,錢有什麼好存的。

所以在2017年,對金錢的使用,該採取的是超攻擊主義,對效率絕對重視,把錢全部盡可能妥善花掉,尋求的是跳階升級,而不是存。等你自我升級,跳級之後,一年存下來的錢隨便就超前了以前的20年份。

台灣還有一個唯一的好處,是很多鄉民都忽略的,就是台灣的失業率,是先進經濟體裡數一數二最低的。而且坦白說,的確都是沒有理想工作的自願性失業居多,絕大部分不是窮途末路那種,也就是說,的確是低薪,或者環境不理想,但很難沒工作做。

各行各業都在缺工。基層缺血汗,中階缺原創,高階缺戰略。台灣現在的人才與人力,仍不足以構成生產要素的滿足點。既然失業率這麼低,年輕根本就不用存錢。你該怕的是寶貴的年輕生命流失掉,這會讓你以後非常後悔。

Ines Njers, CC Licensed

花錢的戰術方面大概如下:

(1)盡可能投資資訊工具,這是基本款,所以有新iphone本來就非常必要,電腦和手機只要速度一慢下來,軟體有LAG傾向,就要立刻汰換。因為那會讓你懶得用,在這時代,妨礙資訊吸收和生產效率是絕對是不能允許的。

(2)盡可能投資學習,有時候需要高手帶路,那跳階學習的速度是自己閉門造車的好幾十倍幾百倍,但要妥善挑選,坊間的各種教育產業素質不齊。

(3)盡可能投資體驗,什麼都要去試,這是觀察潮流的基本訓練,增進人文素養與品味能力。

(4)盡可能出國考察,先進國的做事方法與辦事效率,和台灣天差地遠。

(5)盡可能參加活動與交際,和不同的人交換資訊,大幅開拓眼界,但也要妥善挑選,遠離白痴和拖你下水的人。

(6)盡可能追求效率最大化,比如計程車與高鐵的錢若可以負擔就不要省,時間是最重要的事,現在不是1970年,

(7)盡可能投資健康活動,例如運動和鍛煉,減緩老化,爭取更多時間。

基本上這才是活在2017年的最佳策略,這是穩賺不賠的,因為月薪3萬根本存不了多少錢,全部拿去投資自我,就算投資效果不夠,至少也活得爽快,戴勝益也有說過類似的話。

很多時候,很多人嘴上都在罵老人,但實際上也繼承了很多老人遺毒。比如這些案例:

整天哀買不起房子(有什麼好買的?)
哀台女只會出國(出國有什麼不對?)
哀別人不想跟你打拼(現在停下來存根本不是最佳策略)
每天在板上比誰比較省錢(到今天還是很常看到)
哀理工至上主義,不把能力橫向跨界發展
哀自己很有專業,但不發展戰略觀

這種一根筋不知變通,說老人廢,但不知不覺滿腦繼承遺毒,已經被墮落世代價值潛移默化的人,以後才是最慘的。

延伸閱讀:
徐重仁的成功不只靠爸還有靠「黨」,原來統一集團也是國民黨威權下的既得利益者
【慣老闆幹話語錄+1】低薪還一直出國玩,全聯總裁徐重仁:台灣年輕人太會花錢
翻轉你對賺錢的定義:錢不是從某處賺來的,而是賺錢的人「憑空創造」的價值
裕隆到現在還拿政府補助是靠實力嗎?這幾家黨國特權企業才是台灣經濟的惡瘤!
【那些年,勞工聽過的幹話】20 位台灣慣老闆的經典語錄,看完都快被洗腦了

(本文經原作者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