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3 更新】
三立新聞報導,根據最新統計結果,今年上半年新生兒數量僅8萬9千多名,對比去年同期數量,足足少了近6千人!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認為,追根究柢仍是「薪水低、房價高」的問題,且每次催生津貼增高,托育的價格也會跟著提升,她呼籲衛福部,應多加控管各縣市的托育金額。
現在的年輕人不太願意生小孩,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出生率跌到這麼誇張?(責任編輯:周政毅)
今年2月時,內政部人口統計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數首次超越14歲以下的兒少人數,宣告高齡化社會正式來臨。
而針對這個現象,衛福部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提出警告,由於台灣去年的新生兒出生率僅1.07%,是全球最低的出生率。因此,如果沒有外配、中配等新住民「加持」(這說法是要進口子宮嗎?哇。),那麼推估到 2050 年時,台灣人口會從 2300萬人降到 1800 萬人;到2060年,會降到1700萬人左右。他認為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雖然個人認為地球有點擠,少點人類對地球來說非常環保,但事關台灣的未來,我們也必須嚴肅看待。關鍵的問題是:大家為什麼不想生,為什麼生育率這麼低?
批踢踢上針對這則新聞,大家有了非常劇烈的討論。
論點一:問題不是生育,台灣人口本來就太多
看來是一個混亂邪惡的論點,這個觀點立論在於台灣的問題應該不是「少子化」而是「高齡化」,一個蕃薯島擠了兩千多萬人這樣人口還不夠多嗎?勞動力看起來也沒有不足,慣老闆一直都有全新的肝可以壓榨。這樣一直要求人口增長,最後只能增加到土地負荷不了學旅鼠集體跳海了。
【解法】想辦法多弄點養老院,通過安樂死法案卡實在啦!
論點二:是生育年齡越來越高造成的人口斷層,多弄點補助啦
這個論點認為, 現在台灣的問題根本不大家生越多越好,而是普遍生育年齡越來越高 所造成的人口斷層。因此要從補助方案著手鼓勵生育,讓補助就提高 25 歲以下生育津貼 ,不管是基於生育率的補差還是優生學都是有幫助的,另外再配合目前已有的多胎補助和育兒補助才會有顯著效果 。
【解法】光是叫你生你會想生嗎 ?政策擺一個陽謀在那邊比較有效啦 !
論點三:台灣制度對老人比較友善,因為有選票
此論點認為,台灣對於新生兒就是沒有老人那樣友善,因為新生兒不會投票!這位新手爸爸以自己在全台補助最多桃園為例子:
新生兒一胎3萬、每個月3千,可以領到三歲。內政部則是雙親只要有一人沒工作在家照護就可以領,每個月2500領到2歲。而新生兒容易生病,健保只有部分補助到三歲。疫苗部分補助、托嬰部分補助要有低收證明。
但 65 歲以上的老人,有國民年金、老人津貼、全口假牙、健康檢查、白內障、青光眼,還有各式各樣的長照補助和半價的交通優惠。
但台灣社會只會告訴你:「沒本事就不要生啊!」
不過針對這個論點也有不同的批評,認為「生了就養,稅率多少而已整天抱怨政府,你阿嬤也有用到老人福利阿!」而且這個社會對老人極度不友善,大家都會老,台灣又是老人社會了,政府對老人照護有問題意識很重要。孩子有父母做把關,老人照顧卻未必有人負責。大家都在繳稅,是有什麼差逆!
論點四:養不起啦幹。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有位將要當新手爸爸的鄉民分享了自己推算的價格,養一個小孩一直到讀研究所基本花費約 138 萬。還好,不會很貴。只要你月薪有 48K 不用繳稅不用養父母(以下省略)
看完毛都嚇掉了,養什麼小孩。
再看台灣企業不願意改善現在低薪之下大家拚死拚活工作的工時,也不願意協助還要上班的家長們的托嬰福利。當余宛如建議開放帶小孩上班的時候卻只會被砲轟「不專業」,但這是要把各位家長的忙碌放哪裡啊,不認真工作沒錢怎麼養孩子呢~
不列入考慮論點:以下開放檢討台女
不列入原因:女性不會單性生殖,請不要把懷孕視為女性個體的責任。
總結
看完以上論點你覺得哪一種最有說服力呢?站在上班族的角度,個人認為沒錢養才是大敵啊!要當家長,要先有深不可測的口袋啊。連自己都養不活了養什麼小孩!
(本文開放合作單位轉載。)
延伸閱讀:
【準爸爸算給你看】養小孩不貴,只要你月薪有 48K 不用繳稅不用養父母(以下省略)
育兒津貼背後的少子化危機──台灣生育率已是世界最低,兩年後人口將負成長
砍重陽敬老金補長照、兒福,柯文哲:沒孩子國家就沒未來,沒選票還是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