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注這個議題】

機器人取代人力已經是個必然的趨勢,國道收費員就已經是個顯著的例子,但是究竟政府該怎麼因應?有什麼政策可能可以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林芮緹)

ashleynineteen, CC Licensed

ashleynineteen, CC Licensed

編譯者導讀:

幾年前的提神飲料廣告裡,設計了一個機器人和人類搶工作的橋段。這個看來十足科幻的想法,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就會發生在我們周遭。

但這樣的現象真的百害無一利嗎?

從職業發展的歷程來看,新的產業會伴隨機器人工業而生,政府也會顧慮產業轉型所造成的失業問題。對此,有人建議實施「無條件基本工資」,但這樣極端的政策是否真的能解決科技與經濟之間的平衡呢?

文/陶俊成

不願面對的真相:機器人的逆襲?

比起威爾史密斯(Wil Smith)在《機械公敵》中擔心機器人是否會起而反撲人類,更切實的擔憂應該是,隨著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否有越來越多工作會被他們取代?

從工作數的角度來看,美國自2010年起對於勞動人口的需求有增加的趨勢,但其相應的勞動生產率(Labor Productivity)卻不見提升。基礎經濟學告訴我們,這代表真正用於生產的科技仍不夠進步,才會出現勞動人口增加,但生產率卻逐漸下滑的情況。而它的後果正是現代人抱怨的低薪。

這時候,適度的讓機器人投入生產,既填補了缺額又能提高生產率,到頭來又可以提升薪資,何樂而不為呢?

但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

根據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CEA)的研究,受到機器人投入商業所影響的工作類型,首當其衝的必然是薪資低於20美元的低薪產業,例如速食業、零售業或基礎製造業等。從產業轉型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個大問題,因為許多現在想像得到的工作,在1700年以前根本是不存在的。因此,必然會有許多新的工作機會隨著勞力取代而產生。

但可想而知,產業轉型需要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援,不管是對於勞工的經濟補助,或是實質的培訓轉型,都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這些真的足夠嗎?殷鑑不遠,台灣前些日子的國道收費員問題,正凸顯了所謂「轉型」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況且,轉型期間,低薪和失業將會是人們揮之不去的噩夢。我們真的能撐過那段苦日子嗎?

無條件基本工資-可行的解決方案?

Facebook的共同創辦人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便指出,「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經濟狀況相當殘破不堪。而與其嘗試讓它恢復到1950年代的模樣,不如誠實的看待現況。」

或許也是基於這樣的擔憂,休斯和許多人一樣,都認為政府應該實施「無條件基本工資」(Guaranteed Basic Income / Universal Basic Income)來保障全體勞工的權益。

之所以名為「無條件」,正是因為不論你是否就業中,政府都會給你一筆錢,讓你得以支付日常開銷或保險等。這樣一來,不但因為結構轉型而失業的勞工可以獲得基本保障,這筆錢也可以促進消費,進而刺激經濟發展。

至於這筆錢應該設定為多少?有專家認為一年發給10000美金,但也有人提議藉由提高碳稅來支付這筆金額。

雖然目前尚無定論,但加州的一間創投公司 Y Combinator在奧克蘭贊助了一項計畫,研究人們對於無條件基本工資的態度和立場。該公司雖不願接受訪問,但現任總裁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網誌上指出,無條件基本工資將是個必然趨勢。

現況、發展與隱憂

在歐洲,無條件基本工資已經被許多偏左翼的政黨(如英國工黨)納入考量;但1在美國,這項政策還停留在初步的討論階段。或許因為無條件基本工資雖然誘人,但無疑也是擴張了政府的權限,這對支持小政府的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再者,這筆錢又應該從哪裡來?是否會在經濟尚未復甦的情況下拖垮政府的財務情況?這都是值得深思的。

但這樣的呼聲無疑提醒我們,科技的發展既無法回頭,也沒有必要回頭。不論是去檢討轉職的配套措施,或是固定發放無條件基本工資,都是替未來的種種可能做好心理準備。


參考資料來源

  1. How to Protect Workers From Job-Stealing Robots
  2. As Our Jobs Are Automated, Some Say We’ll Need A Guaranteed Basic Income
  3. Robots, Automation, and a Universal Basic Income

延伸閱讀:

  1. 全民基本收入的新可能:機器人時代勞工不再工作了,改發學習時數算薪資?
  2. 全民基本收入之爭:是當米蟲的藉口,還是鼓勵工作的動力?
  3. 政府無條件提供薪水給你,你會接受嗎?高達77%的瑞士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