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
不論是柯文哲喊出 4 年兩萬戶還是蔡英文 8 年要蓋 20 萬社會住宅,政治人物都打算用興建公宅的方式解決居住問題。即使去年房價有下跌跡象,但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在台北市買到一棟房仍是太遙遠的夢想。社會住宅到底是什麼?在興建的過程又會碰上那些困難?帶你一起來了解。

房價所得比幾倍,就代表要不吃不喝幾年喔!
(本圖文、標題由逆思(LET’s News)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社會住宅停看聽】讓陽光與希望照進社會住宅,而不是用假民主投票把弱勢者拒絕在外
【研究報導】日、韓社會住宅比例是台灣 80 倍,這些年我們追求了誰的公平與正義?
台灣人痛恨社會搞階級卻又愛自己偷搞──治安不好所以反對蓋公宅,這是哪來的神邏輯?
別當「自私的台北人」──過度發展讓倫敦反思公宅政策,台北不該成為只剩繁華的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