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poll id=”2356377″]
無核家園是蔡英文選前強調的政策,也獲得台灣多數的民意支持。在日本 311 核災後,「拒絕成為下一個福島」成為反核人士強而有力的口號,幾次廢核遊行辦下來,多少也對政治輿論產生了影響。馬英九在前年正式宣布停建、封存核四,而蔡英文、朱立倫則在選前都不約而同提到無核家園的目標。蔡英文說,要在 2025 年達到廢核目標,不過或許不用等到 2025 年,台灣兩座核電廠最快明年就會停止運轉。
燃料池不夠放啦!兩座核電廠最快明年「罷工」
核電廠被迫停止運轉的最大原因,就是存放核廢料的燃料池空間不夠了。核一、核二廠各有兩套機組,今天核二廠進行表定的停機大修。核電反應爐是依靠燃料運作,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將核燃料耗盡的燃料束從反應爐中取出,移放到燃料池中,並換上新的燃料束。這種更換燃料束的動作,通常都是靠 18 個月一次的大修來完成。
然而,燃料池也是有空間限制的。當燃料池裝滿,用過的燃料束就無法取出,新的燃料束放不進去,就會造成反應爐中燃料不足,造成運作週期縮短。而以核二廠來說,兩組機組大修時大約需退出 180 束用過的燃料束。那麼,你知道裝二號機廢棄燃料束的燃料池還剩多少空間嗎?答案是 146 束。也就是說,今天大修結束後,將會有 34 束左右耗盡的燃料束拿不出來,台電總工程師林福德表示,這會使得二號機運轉週期從 18 個月縮短到 13 個月。
二號機是這樣,那其他機組呢?核二廠一號機情況更嚴重,現在燃料池的空間只剩 34 束,換句話說,到時將會有 146 束的燃料束無法退出,一號機的表定大修時間是 11 月底,到時若沒有其他方法處理廢棄燃料束,一號機就不能在重啟。加減算一下,二號機只剩 13 個月的運作週期,而且燃料池都塞滿了,如果沒辦法解決問題,明年 6 月底左右二號機就會停止運轉。換句話說,核二廠最快明年六月就會完全停止。
說完核二,來說說核一吧。前年 12 月核一廠大修時,一號機發生燃料棒把手鬆脫的事故,於是停止運轉。立法院要求台電要完成報告才能重啟,不過至今,這作機組仍然是停止運轉的狀態。林福德估計,就算一號機重啟,運作周期也將從 540 天縮短成 450 天。剛剛說核二廠一號機燃料池只剩 34 束了,好像很嚴重,那你知道核一廠二號機燃料池剩幾束嗎?7 束!這表示在明年 5 月表定大修後,若沒有其他方法解決存放燃料束問題,二號機也將掰掰。
核電廠不轉了,台灣的電… 恐怕會悲劇
兩座核電廠四座機組中,我們現在只能寄望不知何時能重啟的核一廠一號機的 450 天額度。該機組不重啟,兩座核電廠在明年夏天時,將通通停止運轉。接下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核電廠如果不轉了,台灣電夠用嗎?
這幾天發電廠狀況連連,昨天民營電廠和平 2 號機、星元 1 號機跳機,導致備轉容量意外降至 6.4%,創今年新低,不過就算修復,今天核二廠二號機大修又使發電減少 100 萬瓩,讓備轉容量又來到警戒邊緣。
台電在資訊方面,其實做的滿透明的,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他們的官網每天都有告訴你現在的供電狀況,以及綠電認購的情況(當然,若你覺得這些數據不可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每天都有在看這些資訊,就能了解即使是冬天,供電都常常在警戒邊緣。三座核電廠佔台灣發電比例 18.61%,而核一核二廠各自是 4.46% 和 7.48%,加總起來占了全台核能發電的六成。
雖然官員都不敢說的太肯定,說供電夠不夠都還有很多外部因素考量,例如若經濟太差發電量就會下修之類,但從數字和台灣每日供電來看,若核一核二不轉了,台灣發電量絕對會馬上受到影響。至於不夠的發電,能用綠電來補嗎?馬英九雖然總統當的不太好,但關於蔡英文的能源政策他倒是說了幾句中肯的話。
小英別開玩笑了,關於你的能源政策,馬英九批評的一針見血啊
他說,民進黨設定未來太陽能發電每年成長目標是 2000MW,但這個數字是馬政府 8 年成績總和的 2.4 倍,更是每年平均成績 104MW 的 19 倍,這怎麼可能做到?另外,民進黨設定的太陽能成長目標,換算起來 10 年內共需 207 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約是 3/4 個台北市,1 年就需要 20 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約是 77 個大安森林公園;連續 10 年合計,共需 770 個大安森林公園。請問民進黨,要從哪邊生出這麼多土地?
其實,不論廢核還是挺核,都絕不該是台灣的「唯一」選擇。我們要做的不是從兩條路選一條,而是兩種方式互相彌補,這也是多數國家的做法,更別提台灣是個資源極其缺乏的地方,近年減碳又成為國際共識。核電絕對不能廢,因為他是最穩定的發電方式,相較於火力發電,他造成的空氣汙染也是最少的。就算土地問題都能解決,太陽能發電一樣不穩定,且生產太陽能電板,從採集原料到製成,本身就會造成大量汙染和耗電。
我不是台電員工,但我真心認為台灣不該廢核
這不是說核電完全沒問題,事實上,他的確有改善的空間。但這也正代表核能技術還有變得更好的機會。我們不該在一味提倡綠能的同時,忘記這種可能性。例如燃料束的處理問題,燃料池放不下,其實還有乾式儲存法,或是將核廢料送到國外再處理的技術存在。當然,不論哪種作法都能被挑出問題,例如台灣乾式儲存廠不是通不過安全檢查,就是新北市府不給用。而核廢料送到國外再處理,也有費用太過昂貴和核廢料仍會運回來,最終還是要找地點埋的麻煩。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很沮喪:怎麼哪種方式都有問題?綠能發電不穩、土地不夠,核能核廢料不知放哪,核災又好可怕,而火力發電太骯髒,台灣的水力風力發電則小到牙縫都不夠塞。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認清,能源政策沒有哪一條路是好走的,我們要考量的是台灣到底有多少籌碼。
好啦,我不是台電員工,身邊也有許多反核的朋友,但我真心認為,只用正義和熱情撲滅核電,對台灣絕對是災難。在有限的資源面前,我們永遠都要盡量保持能源利用的多樣性,才是上上之策。
[socialpoll id=”2356377″]
(首圖來源:IAEA Imagebank CC licensed)
想看更多相關討論,歡迎閱讀:
特企・聚焦 / 我挺核,不服來辯!
延伸閱讀:
你知道三年間核電廠故障了幾次嗎?311 核災五周年,我們的核一廠則在此時跳機、全面停擺
【核廢料小知識之二】:台灣的高階核廢料,現在都放在哪裡呢?
台電改口「廢核也無缺電風險」代表無核家園不是夢?錯,那是因為經濟太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