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余宛如提議「開放立委與官員帶三歲以下嬰幼兒進入議場開會」,遭到蘋果日報小編酸說「選立委不是給你爽的」,而不禮貌鄉民團團長昨天也大聲嗆聲「以後我們是不是要看小朋友在議事廳裡哭鬧的場面?」不過,短短 24 小時不到,不禮貌鄉民團又發出新的聲明,鄭重向余立委致歉。

是什麼原因讓他的政治立場有了 180 度的轉變?

粉絲團團長表示,原本他認為立法院設立托育中心來協助立委育幼,不然小孩在議場容易干擾議會進行。即使鄉民提出歐盟議員帶小孩進議場的案例,但他也認為國情不同不可直接參考。「如果國外民眾可以持槍,那台灣是否也可以合法持槍?」當時他是這麼主張的。然而,他在後來與粉絲團其他編輯討論的過程中發現,這樣的發言僅僅是站在「納稅人的錢不可被浪費」的立場,認為照顧孩子會無法專注在議事上,卻忽略了這個提案背後所代表的無可衡量的人權、親權與婦女權益

台灣勞動女性的權益長期受到壓迫,除了同工不同酬與升遷的隱形天花板之外,懷孕、生產與育嬰更是可能讓她們受到不合理的對待。在這段期間,不只產假、育嬰假不敢請,更可能被明示暗示要求離職。如果說這個法案通過了,而議事過程中被小孩干擾而生的些許成本能換來帶頭效用,為女性爭取權益,那麼這個法案的價值遠遠高過於目前民眾所擔憂的負面效益。

在爭議爆發後,今日 (3/4)  蔡英文也在粉絲團發文相挺,認為要解決問題靠的不是作文比賽,而是行動。她也期待立法院能夠發揮帶頭作用,讓台灣的職場對育嬰更友善。不過行政院長張善政則表示,問政的時候有小孩哭起來很奇怪,將余宛如的意思解讀為希望建立托幼機制而非真的要帶小孩進議會。

台灣的少子化已經不是新聞了,這原因與上面提到的壓迫不無關係。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在於大家不願意站在她們的角度想事情。我們似乎都覺得育嬰跟哺乳是一件麻煩、惱人的事情,可事實上,我們都是被父母這樣拉拔長大的 (雖然絕大部分是由母親負責)。只是我們長大了以後,卻對這件事情少了應有的體貼,最終育嬰的外在壓力就落到了女性的頭上。要是我們都願意像這個粉絲團的團主一樣學著換位思考,對被這個社會課以育嬰職責的女性多想想,這個社會將會變得更好,少子化恐怕也不是問題。當然,我們也該更進一步思考,養育小孩是父母兩人共有的責任,為什麼總是女性在負責?

議員在議會育嬰只是推動進步的第一步,要是我們連這麼小的一步都跨不出去,我們也不可能真的迎來兩性平權的一天。

(圖片來源:余宛如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坐四望五的女人」、「單身的人比較絕」這些發言,顯示台灣男性政治人物仍是不折不扣的沙豬

主張「性交易合法化」遭網路霸凌,自由台灣黨不分區候選人周芷萱:有人嗆我是妓女要出來選

在婦產科診間看見最深刻的性別歧視,民進黨婦女部主任林靜儀:產檢發現是女兒,丈夫摔門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