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6_174414

覺得台北市房價很驚人嗎?確實,根據報導,想在台北市有一間房必須要 16 年不吃不喝,大部分年輕人幾乎都選擇先租屋再買房。目光拉到美國,大城市中的租金更為驚人。根據《ETToday》報導,全美最貴的租屋城市是舊金山,租一間房平均要花上 3,360 元美金(相當於台幣 10 萬)。

在大城市租不起房,剩下的選擇就是移動到周圍小城市居住。例如舊金山的人們因為負擔不起高額房價而移居奧克蘭,紐約人則移往布魯克林,然而這卻造就周邊都市的租金一同上漲。以年度租金漲幅來看,漲最多是奧克蘭的 20%,無家可歸的人越來越多,根據非營利性組織東奧克蘭社區項目 (East Oakland Community Project) 提供的數據來看,奧克蘭大約有 3000 名無家可歸的人;舊金山大約有 6700 名。

因應這樣的居住困境,由一群年輕人成立的「集裝箱烏托邦」(Containertopia) 出現在奧克蘭的一間倉庫。他們建立一個由一座座佔地約 15 平方公尺,由海運集裝箱組成的村莊,每個居民每月支付 600 美元就可入住一座集裝箱。這些集裝箱經過改造,帶有保溫設施、玻璃門、電源插座、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獨立的淋浴間和廁所。

「集裝箱烏托邦」由 32 歲的盧克·伊斯曼 (Luke Iseman) 和 30 歲的希瑟·斯圖爾特 (Heather Stewart) 在去年創辦。伊斯曼在科技界工作,並和女友斯圖爾特花了 42.5 萬美元買下一片廢棄空地設立了「集裝箱烏托邦」。在今年春天因為鄰居抱怨而被迫遷出,與朋友用一部鏟車將集裝箱搬進了一座倉庫內。

20142866338_8747113a11_z

盧克和斯爾圖特

(圖片來源:Nicolás Boullosa CC licensed)

從住房子變成住集裝箱,伊斯曼和斯圖爾特幾乎要重新安排一切。為了「集裝箱烏托邦」,斯圖爾特辭掉了數字設計的工作,還賣掉了多數家當。但若要和每個月被房租壓得穿不過氣的生活相比,她寧願住在一個「好笑的倉庫」裡。盧克認為,集裝箱的生活是一種只以基本需求生存的社會實驗,他們希望能教會更多人仿效。

除了集裝箱烏托邦之外,藝術家格雷戈.克勒恩(Gregory Kloehn)則因為他的貨櫃屋出名。這是由垃圾箱改造成的一室公寓房,坐落在布魯克林紅鉤區的一片藝術品聚集地。遊民善用垃圾創造棲身之所的方式讓克勒恩深感興趣,他表示自己只是從「無家可歸者哪裡偷學了一點」。克勒恩的創作無非就是想呈現布魯克林的另一面,雖然外表光鮮亮麗,但有大量流浪者仍依靠著人們的垃圾生存。幾年之後,克勒恩建又在奧克蘭打造了 40 座色彩繽紛的移動住房,吸引流浪者離開他們在街上搭的紙板或篷布棚戶。

「集裝箱烏托邦」和克勒恩的移動住房都是受到微型住所運動的啟發,除了幫助無家可歸的人之外,他們主張以更清苦的方式生活。這種居住概念雖然受到提倡生態和社會正義的人士支持,卻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打壓。因為這些建築通常不符合規範。不只台灣或美國,居住正義已經是全球大都市共同面對的問題。集裝箱烏托邦和移動住所的創作動機不只是藝術創意,更代表這群人願意將社會議題背負在己肩,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帶來改變的可能。

不可否認,要改變房價過高仍需社會住宅和稅制改革的政策配合,集箱式烏托邦無法針對事情根本作改變,但確實提供另一種生活型態的想像。就如盧克所說:「這裡是世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如果我們在這裡可以辦到,那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只是這種生活方式是否人人都能接受?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延伸閱讀:

張金鶚提房地稅改 6 建議:30% 以上稅收應用於健全居住正義

「公告地價」是什麼?政府拿來騙自己騙大家台灣房價超便宜

房市價縮量跌,引領大崩盤時代?一張圖道盡台灣 14 年來房價走勢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