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東霖
因為我喜歡玩創意,所以對跟創意相關的新聞也有留意,兩天前爆出一則新聞,中國重量級量販「天貓超市」的一系列平面稿,居然大喇喇地抄襲台灣全聯的系列廣告,此事一出各界撻伐,但也很快落幕,畢竟一來中國抄襲時有所聞,二來抄的事實太明顯,也沒什麼好爭議探討的。
#天貓廣告稿://tinyurl.com/qxpn8ln
#全聯廣告稿://tinyurl.com/pmurd36
日本大阪文の里商店街海報 (圖片來源:Naho, 文の里商店街ポスター)
但是直到剛才我滑動臉書動態牆,間接看到一個朋友的朋友的動態,他轉貼新聞,卻諷刺台灣人玻璃心,接著提了日本大阪文の里商店街海報的案例(//tinyurl.com/pxpqe6u),暗諷全聯經濟美學系列也是抄來的,還好意思說中國?因為這則動態,讓我興起想跟大家分享我對「創意」的小小小小心得。
首先,什麼是創意?我認為是「顛覆既定認知的觀點」,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人某事某物有創意?因為他們在一般大眾的既定認知中,提出了顛覆既定認知的觀點。 好比說,一般人都覺得小孩子才喜歡吃麥當勞,但祕魯的麥當勞認為「來到麥當勞,大人小孩都一樣快樂」,因此他們將一般高度只到成人腰間的櫃檯,提升為成人必須仰頭舉手才能勾到的高度,讓每個顧客都得「像個孩子一樣」不惜踮腳也要點餐,這就是祕魯麥當勞慶祝兒童節的廣告手法,傳達「在麥當勞,大人也會像孩子 一樣渴望用餐」。
又好比說,一般人都不喜歡身上留下傷疤,因為那很醜陋,但 Nike 卻認為「傷疤是美麗的」,所以他們拍了一支廣告,不斷特寫各種運動員身上的傷痕,但配樂的歌詞卻是 You are so beautiful,最後接上 Nike 的標語:Just do it,傳達「自我挑戰而留下的傷疤才是動人的存在」。
那麼回頭來看全聯的經濟美學廣告,它又顛覆了什麼認知?在我看來,它顛覆了「偶像是賺大錢的人」的認知,無論是電視上、書架上或網路上,到處都充斥大企業家的頭像,配上「巴菲特的十句致富名言」、「馬雲扭轉人生的 5 句金句」、「郭台銘的一句話,讓十億投資人都震驚了」等諸如此類的文章,這些賺大錢的人底氣足,講起話來頭頭是道,彷彿是人民的燈塔。但全聯的系列廣告卻反其道而行,它的創意概念是「偶像是省大錢的人」。
因為這個創意概念,所以延伸出了創意手法,該系列廣告採用了「偶像是賺大錢的人」的常見形式,一句署名短句加上肖像照,但主角都不是事業有成的大老闆,而 是默默無名的年輕人。透過這個手法,讓這群年輕素人彷彿躍升成意見領袖的地位,同時,文案撰寫的內容,也緊扣著省大錢的種種好處、價值觀,讓省錢搶便宜變成一樁很令人崇拜的美事。
但創意概念與創意手法,不可混為一談,例如全聯的創意概念是「偶像是省大錢的人」,創意手法是「名言 + 肖像」,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使用「名言 + 肖像」這個手法的人,創意概念就是抄別人的。
在日本大阪文の里商店街海報這個案例中,它的創意概念是「發現乏味老商店的活力趣味」,而他的創意手法是「老商家 X 新設計」,即是找走在時代尖端的 60 位 設計師們,用年輕的觀點重新呈現他們有趣的一面,而其中有幾張是以老商家的老闆們為主角,結合他們的商品或特徵來寫下吐槽(吐槽搞笑也是日本大阪的一大文化特色),因此,最後畫面呈現出來是素人為海報主角、上頭有短短的一句話與署名,但從前面的脈絡分析來看,基本上的創意概念就與全聯經濟美學完全不同。
所以這種情況,我不會認為這是「抄襲」,但反過來看天貓的系列廣告,好死不死,他的創意概念也是「偶像是省大錢的人」,創意手法是「名言 + 肖像」,文案也 圍繞著節省的好處與價值觀,因此即使畫面裡的年輕人不是同一個,文字寫得不一樣,排版也沒在同一個位置上,還是會讓我判定,天貓這是在抄襲。
以上這串是我的習慣,當我去檢視創意是否為原創、惡搞、致敬或抄襲,都必須從成品逆推回創作,分析這個創作的動機、時機、脈絡、執行,經過有系統的檢視, 才能下判斷;而非看到黑影就開槍,或用「看起來很像 = 抄襲」、「有用他人元素 = 抄襲」、「一樣的方法 = 抄襲」這種粗魯二分法去定罪,那樣只會顯現出你對鑑 識創作的外行,更會讓很多優秀創作人無端受累。
謹以此文,分享我所認知的創意二三事,在此發表,如果有一天你碰巧遇到那位我朋友的朋友,請跟他再多聊聊吧。
- 延伸閱讀
要創業就要「寫」:吞這 8 顆寫作大力丸就不怕作文了
擊敗內容農場,3 招讓你寫出有內容又吸引人的文案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創意,但不見得都有創意的執行力-專訪廣告文案陳立晨
(本文由謝東霖授權轉載,原文標題:【謝東霖說畫】從天貓、全聯談分析創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