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mobile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Tag: 長江

報橘

中國網友拿 22 年前的 1 張照片議論習近平,北京下令阻止!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習近平水災神隱受質疑 昔江澤民和胡錦濤在前線救災成政治禁忌〉。首圖來源:左、右,經編輯合併。)[...]
By 上報 UP Media
2020-08-19
報橘

【淋時暴佛腳】中國洪災致 6 千萬人受災、大佛佛腳淹水,但「水利部」發言讓中國人更爆哭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4號前腳剛走 中國官方:長江5號洪水將來臨〉。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y 中央社
2020-08-17
報橘

【用人牆擋洪水?】中媒為大壩求情「已經盡力了!」民眾簽生死牌宣示「與大堤共存亡」

中國連日暴雨,處處有水災災情傳出,三峽大壩頻頻被人猜疑是否要潰壩,不但中國媒體開始報導「不要再指責三峽大壩」,同時也傳出居民簽下生死牌,要與三峽大壩共存亡。 中國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 13[...]
By 連柏翰
2020-07-15
報橘

【鄉民超狂分析文】三峽大壩不怕飛彈,但是「打這個位置」就能成功潰壩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中國連日暴雨,在重慶遭遇 80 年來最強洪峰後,四川省也出現洪水警戒;對此,不僅當地水資局急發通知、撤離居民,三峽大壩是否潰壩的討論更成為台灣網友間的熱門話題。[...]
By CO 肥皂箱
2020-06-24
報橘

【中國 6 億老百姓的危機】三峽大壩上游洪水急升,但台灣人 28 年前就提出警告!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近來受到暴雨影響,已有多地傳出災情,不過此狀況預計仍持續多天。據《中央社》報導,中國長江流域進入主汛期,三峽大壩上游繼重慶發生 80[...]
By 今周刊
2020-06-23
報橘

【中國的弱點原來在這】若潰壩,上海也逃不掉!中共官媒壓不住實情:三峽大壩防洪水位已超標

中國目前全面進入汛期,超過 148 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豪雨不僅肆虐南方各省區,有超過 260 餘萬人受災;其中,廣西桂林市陽朔縣 7 日降雨量達327.7[...]
By 徐子捷
2020-06-22
報橘

洪秀柱批課綱「台獨化」被鄉民反駁:為什麼我們會背長江發源地,卻不知道淡水河從哪來?

民進黨政府近日(2017.6)公布 12 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將有重大變革,重點除了放在台灣近 500 年脈絡外,原來佔大幅比重的中國史將放到東亞脈絡中討論。新課綱草案預計在今年 7[...]
By 黃 靖軒
2017-06-21

最新文章

  • 【歐洲城市新設置:創新長椅】有充電服務、消暑與儲水功能,還帶給市民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生活

  • 如何創造自由安全、可信賴的網路環境?傳播學者羅世宏:借鏡歐盟,確立四大治理原則

  •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談美中衝突:主權是中國最大課題,而最危險的地方在台灣

  • 豪雨更加頻繁,城市如何應變?澳洲洪災後,從荷蘭和新加坡經驗找到重新設計家園方法

  • 控制技術或被技術控制?台大教授洪貞玲:要求數位平台盡守門責任,發展本土數位平台也是關鍵

logo
  • 隱私條款
  • 聯絡我們
  • 科技報橘
  • 生活報橘
  • HoozBook
Copyright © 2022 流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0 %

logo

✕ Close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 關於 CO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 聯絡我們

logo

✕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觀點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聯絡我們

Latest Posts

【歐洲城市新設置:創新長椅】有充電服務、消暑與儲水功能,還帶給市民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生活

如何創造自由安全、可信賴的網路環境?傳播學者羅世宏:借鏡歐盟,確立四大治理原則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談美中衝突:主權是中國最大課題,而最危險的地方在台灣

豪雨更加頻繁,城市如何應變?澳洲洪災後,從荷蘭和新加坡經驗找到重新設計家園方法

控制技術或被技術控制?台大教授洪貞玲:要求數位平台盡守門責任,發展本土數位平台也是關鍵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 Cookies 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 了解隱私權政策
同意並關閉視窗
Manage consent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

SAVE & ACCEPT